川江号子:川江水路史活化石

11.10.2014  16:21

  驾船,推桨,拉纤,过去的船工生活很艰辛。

  嵌凿在悬崖峭壁上的三峡纤道(1911年)。

  四川境内,所谓“川江号子”是“长江号子”、“金沙江号子”、“永宁河号子”、“嘉陵江号子”、“涪江号子”、“岷江号子”、“铜河号子”、“沱江号子”及成都平原“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等川江流域各条江河上船工号子的总称。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独具特色,它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也极为丰富。考古发现,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佐证了产生川江号子的川江水路木船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反映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木船运输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历代文人的诗歌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川江水路史的活化石

  清代四川籍诗人张向安在其《桡歌行》中写道:“……大船之桡三十六,小船之桡二十四……上峡歌起丰都旁,下峡声激穷荆湘。推舵声悠碛声力,千声如咽三声长,上滩牵船纷聚蚁,万声噪杀鸟噪水”。这不仅极为形象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清代)川江流域水路运输的繁荣景象,同时还清楚地记述了大、小木船船工的人数,并用“上峡歌起”、“下峡声激”、“推舵声悠”描述了船工们平水行船、闯滩、上水拉纤等劳作时歌唱的丰富多彩的川江号子。

  每条江有自己的水文特征,比如金沙江、永宁河滩多水险、水位落差大,府河水流平缓,黄龙溪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故而每条江上的号子特征也不尽相同,黄龙溪上的号子,就来得更舒缓、平和。金沙江、永宁河、岷江上的号子会因为水势的不同而喊出不同节奏。

  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客观上起到了川江水路运输史的活化石的作用。它的存在,从形式上延续并反映了千百年来川江运输业原始的劳动状况,使今天的人们还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延续了无数代人的原始的劳动方式,更使今人深深体会到,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