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客户端主编:待你如初恋

15.12.2014  21:21

   川报观察》客户端主编 曾东平

  冬至快到了。我在成都,从四川日报大楼上遥望,春熙路依然熙熙攘攘。

  下海新媒体以来,熙熙攘攘的世界仿佛一下子被搬到了方寸大小的屏幕上。

  手机实在离生活太近。它打扰我的一切,也似乎一切讯息它都能给我。

  除了那些它难于传递的,特别的新闻。

   什么是特别的新闻?

  特别的新闻,应该是那种“离决策层最近”而又让一般人想读的新闻。它传递那些影响大众生活的时政讯息,也透露那些决策背后的过程与思考。

  记得采访全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赵文欣,他在1979年10月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上,从15000多字的中央《决定》中,勾画出一行字讲给我听,说它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道门缝”。

  捧读,细看。“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真的看不懂。

  赵老开讲:其实,在1978年底中央初拟的《决定》草案上,本来表述的是“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但是后来那一个“不许”改成了“不要”。口气和缓了,而且允许某些例外,为“包产”开了一道小小的门缝。

  赵文欣说,这正是因为最高层了解到四川、安徽等地的“包产”实践,尊重了来自基层的探索而作出的重大变化。一字之差,加快了整个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

   这样的新闻,真正的关乎生活,也关乎历史。

  我们所向往的,正是这样特别的新闻。点开《川报观察》试运行阶段发布的微信,12月5日这一天,除了登载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总施工图”这种重大时政消息,也有《省长开圆桌会经济“高参”说些啥》这种展现决策内幕的新闻。伴随着政务公开、决策公开的大趋势,这类八卦神说之外的,百姓欲知、应知的真正的时政新闻必然会越来越多,《川报观察》客户端将是致力于这类新闻的先行者。

   特别的新闻,还应该传递那些平易近人却有深刻洞察力的观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正部级官员)12月5日到遂宁讲课,讲到自己30多岁就当厅级干部,前任领导找他谈话只说了三点:

  “年轻人,结婚没有?结了婚,就不能找了。

  “钱够不够用?钱如果是组织上给的,可以要,不是组织给的不能要啊!

  “还想不想进步啊?追求进步是可以,但官不能要。

  真好。反腐千言,不如这“领导干部贪钱、贪官、贪色不能犯”的三句。编稿至此,击节赞叹。

  一波三折寻知音。此稿《叶小文:30多岁当厅级干部,领导找我谈了三点》在微信上发布后,阅读量开始极低,第一天只有180次令我沮丧。一般情况总是后几天数字大减,谁料这篇一周内升到1420次,一个月后超过7000次。是谁、是哪一天大量转发的?我不知道,只觉得转发者一定“于我心有戚戚焉”。

  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它来如初恋。同样的观点新闻,我们把四川组织部长在清华大学的揽才讲演,整理成一篇微信《清华学霸不得不来四川的四大理由》,引得北京高校圈内的大量转发。且不说文中的数据、政策等“干货”,而且语言鲜活论点新颖——“四川人的休闲文化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借口,而是憧憬人生价值的独到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作为一个四川人,能不为这种阐述而共鸣?

  原来,官员的思考与讲话,并不总是千篇一律。那些汇聚了众多执政资源而凝出的智慧结晶,也正是《川报观察》客户端将致力的新闻。

  《川报观察》客户端还将盛情邀请所有爱着四川、有话想说的人们,一起来这个观点发布平台畅所欲言。

  除了做一个新闻传播者、思想提供者,《川报观察》客户端也会深接地气,做一个信息服务者,为四川内外的政商学群体提供读书、观展、交流、活动等各种贴心服务,打造四川首个公务员群体互动活动平台。

   12月16日,注重提供深度阅读体验的四川本土高端新媒体——《川报观察》客户端正式上线,等着你,和我们一起享受特别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