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川商问卷调查解读:回乡投资川商最期待什么
□徐丽莎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川商的名头,或许不如历史上的徽商、晋商,以及当下的浙商那么响亮,但“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川商在商界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9月16日,在省外打拼的川商们回家了,将得到省委、省政府高规格的接待。
30个外省省级四川商会会长,带着1.6万多家异地川商企业回乡投资的热忱,齐聚蓉城,他们有着怎样的愿望与期待?本报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中可见一斑。
省外川商知多少? 商会企业会员超过1.6万家
据省投促局不完全统计,30个省级商会共有企业会员逾1.6万家。其中广东省四川商会为最,会员数逾4300家。会员超过1000家的还包括甘肃、河南、河北。
数量虽多,却规模小、行业传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仅占总数1.2%,中小微企业占98.8%;异地川商从事最多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建筑业、商贸业、餐饮业。在28个省市中,都有超过一半的川商从事上述产业。
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建玮认为,异地川商多是始于外出打工、当兵等,逐步创业。缺资金,企业规模受限;早期经历,影响行业选择。
30个商会均有常设机构和专职人员,其中23个定期组织投资考察、联谊等活动。其中12个商会由会员集资设立投资平台公司,将其视作对外投资载体,平均资金规模为2.49亿元。“在贵州的川商成立了近百个投资平台公司,资金量逾100亿元。”贵州省四川总商会秘书长何凯表示。
愿意回川投资吗? 近乡情怯有纠结
以下数据,反映出异地川商对回乡创业的纠结:
一方面,有21个省级商会曾了解过会员近期投资意愿和情况,其中20个商会负责人表示,其会员未来一年有回川投资计划;23个商会负责人表示,其会员希望每年参加川商大会,了解招商资讯。
与此同时,11个省(市)商会负责人提出,其会员企业从事的行业不适合回川创业,又不愿涉足其他行业;7个省(市)商会负责人担忧,会员企业实力不足,缺乏回川投资能力。
这种纠结,上海市四川商会秘书长周国平感受强烈。每届西博会,报名会员“踏破门槛”,周国平不得不搞选拔;但最终落地项目,少之又少,“传统产业多,一看和政府鼓励方向不吻合,没胆了。”
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渝阳看来,完全可打消这种顾虑。异地川商无需“以成都眼光看四川”——不少市州甚至成都二三圈层,对传统行业仍有巨大需求。例如广元市,就欢迎建筑企业投资。
投资热点在哪里? 成都和现代农业最受青睐
问卷有一道多选题——回川投资,你最感兴趣的市州是哪儿?
毫无悬念,25个商会负责人选择了成都。除此外,选票几乎均匀分布在另外17个市州,相互间差异不大。与之相应的是,异地川商最关注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经开区,对其他园区也无特别偏好。贵州、广东商会负责人表示,会员对投资泸州、宜宾感兴趣,只因商会活跃成员中有不少是这些地方的人。
回川投资领域,则相对聚焦不少。问卷提供了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等8个选项可供多选,但绝大多数选择集中于3个选项——根据平日了解,18个省级商会负责人认为,其会员最感兴趣的领域为现代农业,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旅游业、商贸业和制造业。
周国平认为,从国家到省市各种“免税+补贴”,使现代农业炙手可热,四川有发展农业最肥沃的土壤。
期待家乡如何改进? 对软件改善的需求比硬件更迫切
对四川投资环境打多少分?共有26个省级商会负责人参与,给出了74.6的平均分。77%商会所给分数集中于70-80分。这是一个不算低,却仍有待提升的数字。
四川投资环境有哪些不足?异地川商有哪些期待?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基建、物流等“硬件”而言,异地川商对政府服务等“软件”改善的需求更为迫切。就现存问题,被选频次最多的选项依次为:鼓励政策不精准、执行不到位,对民营企业市场开放度不够,基层公务人员尊商、亲商、爱商意识弱;就投资顾虑,依次为担心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担心四川金融扶持能力不足,对四川地方上的营商环境缺乏信心;就配套而言,依次为金融扶持、土地政策、水电气等要素保障。
刘渝阳亦注意到,提出上述顾虑或问题的川商,六成在问卷中选择“对四川投资情况缺乏了解”。“近年我省投资环境迅速改善,但缺乏沟通与宣传,以致部分异地川商仍保留过往的‘刻板印象’。”
江苏省四川商会秘书长余嘉仪坦言,了解四川最新情况,基本只通过各市州负责人偶尔拜访时带来的大摞资料,“各种图表、数据,看着就头疼。”她希望有更深入、更多互动的交流方式。就省内投资信息、政策获取渠道,19个省级商会负责人选择了“通过驻地川办会议”;13个选择“相关领导定期拜访商会传达政策信息”。
寄语家乡
贵州省四川总商会:
希望建立完善一个专门指导在外四川商会工作的协调机构。加强商会与商会、商会与政府间的联系。
山西省四川商会:
希望相关政策能及时有效传达到在外的川商。
辽宁省川渝商会:
希望四川能借鉴辽宁对返乡创业企业实行的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