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返乡创业希望与政府合作有更多创新
11.11.2015 14:53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贵州省四川总商会返乡团由超过100位企业家组成。重点关注商业地产开发、大健康产业。
考察路线:
从贵州省贵阳市驾车出发,依次到泸州市合江县、泸州市城区考察。
考察地:
泸州市城区
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是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布局的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泸州市合江县
辖区面积2414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是川、黔、渝三省市结合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产业园。
考察报告
报告人:
伍能辉泸州人,贵阳市永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凯泸州人,贵州普瑞集团董事长张超泸州人,贵阳恒顺达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杨小康南充人,贵州宇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11月6日上午11点,泸州市合江县,贵州省四川总商会会长王华与逾百位贵州川商见证了商会捐建的灵丹新村开工;下午2点,他已在几十公里外的泸州市区考察拟投资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选址。
上午谈感情、下午谈生意,对川商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大多为泸州籍,多从事房地产开发,他们急切希望在家乡找到新的投资方向。几天考察下来,发现了不少机会,也希望政府能在创新模式等方面“放开手脚”。
“返乡经济”有搞头
返乡第一站是泸州市合江县。我们特别留意房价,合江县房价每平方米约5000至6000元,竟和泸州市相差不多。显然,这是受“返乡经济”影响——打工者兜里有了钱,都回乡买房孝敬父母或自住,抬高了房价。
围绕当地“返乡经济”做生意,还是有搞头。合江县是人口超90万的劳务输出大县,人口基数大;外出打工者以建筑业为主,收入相对较高,且易出现小老板群体,有消费能力;另外,返乡人数逐年增长,需求随之增长。
方兴未艾的市场,同样能在泸州找到。泸州城区人口超百万,但只有3个商业综合体,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政府方面透露,我们意向投资的区域附近尚未规划综合体项目,这给了我们机会。发展滞后的领域竞争小,市场回报可控。拟投资综合体项目选址面较广,目前拟选地就在长江边,实地来看,和体育公园、沿江景观带景致呼应,环境、交通都很好。
最怕地方政府半途变卦
四川能给出的政策,其他省也能给。关键还在政务环境。
这次回乡,从合江县委书记到泸州市委书记都亲自接见,政府部门态度也都很热情,对川商的咨询和意见的反馈积极、有效率。当然,川商投资前和投资后,政府态度、服务是否能始终如一,才是最关键的。最怕项目进展到一半,政府突然“变卦”,推翻原合同某些条款。从目前接触情况看,我们对泸州政府诚信状况有信心。
但与此同时,我们感觉政府在创新模式方面似乎有些“夹手夹脚”。和泸州市谈PPP模式建基础设施,发现相关部门还缺乏具体合作方案,以及可供投资的项目。希望泸州能提供议标等更多方式供选择。
这次返乡,本想就投资商业综合体和泸州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但最终没有成行,因为项目拟选址地块涉及几方,延长了相关流程办理时间。如何缩短这个流程,也希望政府能够有更多创新。
从早餐看人力成本和竞争力
投资要考虑成本。目前市场环境下,我们对风险管控比较慎重,成本问题是决定投资与否的一大要素。
泸州的人力成本,在西部几省来说都比较有竞争力。贵阳人早餐爱吃米粉,一碗9元;泸州人早餐吃一碗面七八元,相差不大。房价、购物等也基本是贵阳略高。考虑到四川人吃苦耐劳、相对受教育程度更高,老乡的确更好用。从一路上的高速公路就能看出,四川段的公路更规整——路边堡坎棱是棱、角是角,活儿更精细。毕竟掌舵的再好,还要划船的也好,才能取得好名次。综合来看,这里人力成本低、人力资源含金量高。
资源成本也相对更低。泸州有水运码头,和火车、公路比物流成本更低;市场消费量大、集中,进货量大,购置资源成本相对也就更低,钢材一吨大概能比贵州便宜100到200元。
镜头
贵阳大街上的川商产业
11月5日,记者赶赴贵阳。当天乘车从城市新区——观山湖区出发沿干道驶往市中心,车窗外道路两旁不时闪过逾30层的写字楼和商品住宅。“这个楼盘是川商开发的,那个是川商承建的……”进入最繁华的南明区,菜根香餐馆、一品药业连锁店、海都大酒店,这些贵阳人耳熟能详的招牌背后,都有川商的影子。
在贵州省四川总商会,办公室主任潘容讲了两个数字:四川人在贵州办的企业超过3000家,仅房地产企业就占该省总数的半壁江山;涉足新兴产业的不足1%,绝大多数局限于建筑、餐饮等传统行业。在他看来,家乡充裕的技术人才和研发机构,是贵州川商急于返乡的一大动力。
长达5分钟的掌声
11月6日,合江县灵丹村,黑压压的人群把村里临时搭的台子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是从贵州返乡的川商。当他们宣布贵州省四川总商会将捐资在当地建幸福美丽新村时,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长达近5分钟。
同是合江县人的伍能辉热泪盈眶。这位年逾六旬的贵阳市永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小时因家穷赌气离乡,最大愿望是要混个模样,让家乡人知道自己出息了;如今老了,又希望家乡人能不再遭那份罪。从小到老走遍半个中国,心里始终挂念着的还是家乡。
伍能辉说下一步想回乡做生态农业,带动乡里人劳动致富。“合江原来有‘狗爬坡’梨子,有点名气但质量不够好。要从云南引进更大、水分更多的优质品种。”希望5年内将设想变为现实。
家乡机遇“两眼一抹黑”
来的时候,逾50辆挂着“贵A”车牌的豪华轿车,载着超过100位川商浩浩荡荡开赴泸州;11月7日捐赠活动一结束,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川商选择了继续留在泸州考察投资项目,其他人就化整为零、自行返黔了。“都晓得四川机会多,很多人也有投资考察意向,但问题是——该从哪儿开始考察?”贵州宇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康有些无奈,离乡太久,对家乡机遇已是“两眼一抹黑”,甚至找不到大概的投资方向。他提议,投促部门能否定期整理包装当地项目,通过商会和川商分享。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11.11.2015 14:53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