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赴新加坡 别想着这里可以缓冲一下

24.03.2015  10:35

嘉宾

曹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金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

杜志强: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新加坡唯一国际集团总裁   

这里很多人说华语

但说话做事方式不一样

记者:不少人都说,新加坡是川企走向国际市场的“跳板”,您怎么看?

曹勇:新加坡面积很小、人口也只有540多万,需要辐射更多的区域,企业必须要做好全面国际化的准备,形成真正的现代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加坡更多是一个平台,是企业集聚周边资源的平台。

杜志强:我不太赞同“跳板”这一说法,更多应该是一种桥梁。新加坡虽然很多人说华语、黄皮肤黑头发,但说话做事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这里非常国际化,有着明确的游戏规则。所以,川企走出国门,一定要撇清到新加坡可以缓冲一下的误区。我更倾向“桥梁”一词,这里是川企迈向国际市场的桥梁。换句话说,如果在新加坡都“走不通”,可能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

记者:作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目前新加坡有哪些优势川企尤其值得关注?

曹勇:新加坡融资成本低、个人所得税低、支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非常多。最新出炉的新加坡2015财年政府预算声明提出,政府计划投入2.4亿新元(1新加坡元约合4.6元人民币),通过资金援助、双重减税和国际业务拓展计划,协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这些都是川企可以把握的机遇。

杜志强:新加坡既是一个战略要地,更是经商的风水宝地。这里不仅是东南亚各种信息的交汇点,政府的亲商特点非常突出。在新加坡,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    

商业成本高昂

月薪2万元左右才能请到人                

记者:赴新加坡发展,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杜志强:“走出来”在新加坡设立了工厂、办事处等,才刚刚迈出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商业成本较高,尤其是租金、住宅、人力成本等。比如这里的劳动力成本大约在月薪2万元左右才能请到人,高管大约5万元左右。

在新加坡有着非常多的国际化人才,他们聪明、意识超前、市场嗅觉灵敏,一旦有好的模式、产品或者方向,可能会被迅速复制。所以到新加坡发展或者是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都必须要有强大的承压能力,因为竞争可能比在国内更加残酷。

陈金城:企业到新加坡发展,管理好企业自身的形象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要讲求诚信,同时还必须熟悉和了解新加坡当地的法律条文、发展情况。

新加坡企业也期待与川企一起把生意做到“第三个国家”去。我们商协会有着4000多家会员,150多个商团会、行业协会,4万多家企业,所以我觉得如果川企要到新加坡发展,不妨考虑依托当地的商协会来寻找合作伙伴,学习并尊重当地的发展规律和营商习惯。  看天下·探访境外新川商”报道组记者董世梅、李欣忆新加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