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走出去”实现从“舌尖”到“塔尖”的跃升

19.09.2017  16:56
  9月18日,2017第四届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7四川企业“走出去”媒体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由四川日报、四川博览事务局组成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完成的行业观察报告,旨在厘清川企“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川企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四川特色食品、川菜馆向来为海外人士所熟悉;现在,川企“走出去”,又呈现怎样的新趋势、新亮点?
  越走越快
  四川经济转型升级,优势产业、企业需要更大舞台
  《报告》通过多方面数据,反映出一个现象——川企正加速“走出去”。
  看金额,今年前7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2502.7亿元,同比增长近6成,规模居西部第一位;
  看企业数,目前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3年前增加约千家;
  看市州,今年上半年泸州、攀枝花、资阳等市州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均超5成……
  然而就在去年初,情况还不是这样。去年3月份以来,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直到年末才由负转正。
  论坛现场有嘉宾提出疑问,“川企‘走出去’,是‘越走越快’的加速跑,还是‘忽快忽慢’的变速跑,甚至‘开倒车’的往返跑?
  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认为,虽不排除波动,但“越走越快”是必然趋势,这不光因为全球经济回暖,更因为四川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进来’变‘走出去’是普遍规律。”他介绍,这源于产业供给质和量的提升,对融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提出需求,“像四川高铁、装备制造有了够大产能、够好技术,就需要更大的舞台。
  他在《报告》中找到了论据——根据《报告》调查问卷显示,受访企业表示未来境外投资规模会显著增长的占28.57%、适度增长的为57.14%,适度减少的仅占14.29%。
  越走越高
  新增境外投资显著倾斜发达地方,是转型升级的自然延伸
  川企“走出去”似乎会集中在地理上更近的东南亚、中亚。但《报告》给出全然不同的答案:今年上半年,四川新增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39家,涉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占新增境外投资企业总数的75%。
  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翔认为,这要和《报告》中另一组数据结合来看——今年前6月全省对外投资额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批发零售业3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商务服务业17%,“川企‘走出去’,已从矿产资源等向商务服务等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邓翔表示,这就解释了为何发达国家成为川企投资热点——去发达地区获得技术、推广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科技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四川产业结构正更多转向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走出去的方向也应如此。”王小琪表示,川企“走出去”,从“舌尖”到“塔尖”跃升,是省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自然延伸。
  越走越稳
  要掌握“游戏规则”,利用好政府指南,到境外建产业园
  《报告》中有组看似矛盾的调查问卷结果:逾6成受访企业表示,对外承包工程计划未来将进一步增长;但同时,逾9成企业表示对外承包工程遭遇较大困难,排前三的分别是:外派劳务签证难、对目的地国法律政策缺乏了解、地方企业很难拿项目。
  “这里面看得到渴望,也看得到焦虑。”王小琪表示,如何适应市场规则、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川企面临的现实问题。
  “走出去”,能否“越走越稳”?《报告》传递出一个乐观的信号:今年前6月,四川对外承包工程新签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合同总额逾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能拿下大型复杂项目,表明不少川企已掌握‘游戏规则’,会走得越来越稳。”王小琪认为。
  怎样才能“越走越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咨询中心主任李志鹏建议,企业可用好政府国别合作指南等免费公共服务品,引进外部机构制定企业自己的“走出去”方案,避免“先开枪后瞄准”;同时也要“打扫干净屋子再出门”——理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达到国际化标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李天德教授建议,川企可抱团“走出去”,比如到境外建产业园等,这样可避免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力求在市场开拓和定价上掌握主动权。(记者 熊筱伟 张舒)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