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产春茶今年批发仅20元一斤

12.05.2014  09:30

  

        “毛毛钱”生意如何转身千亿川茶产业?

        69岁的陈大爷每天离不开三样东西,茶、散步、麻将。

        上周六(10日),最后一天茶博会,陈大爷特地赶来“淘相因”,然而逛了一大圈,他发现外地的茶多,品种也是五花八门不知如何挑选,最后他还是决定去成都大西南茶城购买熟悉的毛峰。

        但喝的什么牌子的毛峰?陈大爷想了半天也有点想不起来。“反正就是毛峰,散起卖的,批发市场多得很。

        买本地散茶,却不知道是什么品牌,这并非个例。

        “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川茶市场格局,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转变,从千牌万品中跳脱出来的川茶品牌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种茶、制茶、卖茶的生意人们,仍然在挣着“毛毛钱”。

        让许多业内人士更揪心的是,四川产好茶,尤其是早茶开始采摘的时间比国内其他产茶区要早一个月,但却常常为人“做嫁衣”。大多数优质茶园,成为国内知名茶叶品牌的原料基地。

        今年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发展战略。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后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四川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到2020年,建成千亿川茶产业。

        “毛毛钱”生意,该如何转身千亿川茶?

        散|茶|商|的|生|意

        卖散茶赚“毛毛钱” 顾客一半都是外地茶商

        王光兵是成都大西南茶城千百批发商中的一员,已经营茶叶生意多年。指着自己店铺一字排开的茶桶,他感慨说:“散茶销量大,但竞争激烈,利润很薄。

        他透露,目前散茶零售的利润占到售价的20%到30%,批发则仅10%左右,而品牌茶则平均可以达到40%左右。

        此外,由于价格的差异,更是拉大了散茶和品牌茶的利润差额,“散茶赚的是毛毛钱。

        批发商李正洪说,“四川今年产的春茶真的太便宜了,普通的就20元一斤左右,最好的不过200元,我们做批发,一般一斤只能挣一两块钱。”同时,李正洪还透露,今年春茶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卖500多斤,但一半以上是被外地茶商买走了。“我现在一半的顾客都是外地茶商,他们把我们的川茶买走后再加工,做成品牌买,这样价格就要翻几番。

        不过,王光兵却打算自己做品牌。虽然这比散茶复杂许多,需要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投入。但他下决心做品牌,不仅仅因为品牌茶卖得起价,更是为长远考虑。

        “大西南茶城这么多茶商,竞争太大,必须还是要做点有特色的。”王光兵觉得,卖散茶始终不是长远之计,他也坦言,其实茶商大多有品牌意识,但要上规模很难。

        研|究|者|的|痛|心

        缺乏公共品牌 川茶沦为原料

        “四川茶业长期缺乏品牌运作,企业小散乱的现象长期存在,是制约川茶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四川产好茶,却常常为人做嫁衣。由于缺少著名茶叶品牌,大多数优质茶园,成为国内知名茶叶品牌的原料基地。”说起川茶,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王云无不痛心的说,四川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拥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早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但是近二三十年,川茶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

        上世纪80年代川茶一度辉煌,川茶“五朵金花”香飘海内外,完全可以与川酒并驾齐驱。但是发展观念滞后、小农意识太强,大家都是埋头搞发展,不去宣传,没有走出去开拓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四川茶叶出口的鼎盛时期,主要以红茶为主。而上世纪末国际茶叶市场“红改绿”之风日渐盛行,导致川茶出口开始大幅萎缩,也是川茶慢慢低迷的一个原因。

        王云认为,经过多年品牌打造,产生了众多全国一流的企业品牌,如竹叶青、叙府等。但是川茶依然缺少公共品牌,距离西湖龙井等国内顶尖区域品牌仍有一定的差距。

        |川|茶|老|总|的|思|考

        和批发散茶的生意人不一样,川茶知名品牌虽然亮出了品牌但同样还在摸索阶段。

        记者在《意见》中也看到,在推进茶业转型升级中,要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叶企业,重点支持竹叶青、川茶集团等龙头企业,产业资源整合将成为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重要一环。

        A

        产品瓶颈门槛低、没标准

        承包一块地种茶,采摘之后粗加工卖给茶叶加工厂。这是川茶产业链最上端的普遍现象。蒙顶皇茶公司董事长韩东说,这样“千家万户种茶”的局面,以至于产品没法标准化。

        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对此也是深有感触。“炒茶设备不一样,技巧不一样,温度与时间不一样,每个人炒出来的茶,品质完全都不一样,没办法统一,这也是多年以来制约川茶发展的一个因素。”他认为,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才可能做到标准化。然而要投入新设备,融资能力有限的小企业又只能原地踏步。

        □老总破题

        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我认为“公司+基地+农户”是不错的方式。农业局帮助茶农栽培、管理、种好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料,通过企业的品牌和渠道,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这样茶农赚钱越多,才会按我们的标准对茶园进行管理,来提供优质的原料,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强。

      B

        品牌瓶颈地域品牌、企业品牌都不强

        提到茶叶,很多人会想到“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等,但是提到川茶,很多人却是很茫然。

        “川茶尚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许多茶企尚处在粗加工的阶段,利润不能放大,做品牌的企业少之又少。”韩东说。

        川红的陈岗认为,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可以说所有茶企都是握拳大市场,但四川则是伸着五个指头碰市场,“我们的力量是散的,别人的力量都集中起来了。”所以他建议,应该先团结起来做地域品牌。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则认为,“四川的茶叶之所以一直走不出去,就是太地域化,要想做大品牌,就要做全产业链的生意,把上下游、产学研都打通。

        □老总破题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做工业化、标准化的品牌才是实现千亿产业的方向,川茶集团全力打造“天府龙芽6+X”品牌,其中的“6”是指黑茶、黄茶、白茶、绿茶、红茶、青茶,而“X”则是川茶集团下企业的特色品牌。

        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要同步发展。川茶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加工的条件,提供了基础。企业品牌则要融入在大的区域品牌里面,企业更需要市场来定位,各个企业合理分工,思考、判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市场,要相互包容。

        蒙顶皇茶公司董事长韩东:川茶要形成千亿产业集群,重在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品牌。我觉得未来的品牌差别是有机茶,必须引导茶农向有机茶方向发展。 C

        渠道瓶颈渠道缺乏 网销落后

        除了产品和品牌,在蒙顶皇茶公司董事长韩东看来,“缺乏主渠道”也是目前销售打不开局面的原因。

        “所有的茶叶销售就两个渠道,一个是批发市场,另一个专卖店,有的只卖单一品牌,比如竹叶青,有的卖若干个品种,比如天福茗茶。”韩东说,他进入茶叶市场,本来是想依托手上掌握的白酒渠道去推销茶叶,但事实证明不行。

        他告诉记者,一个单品不足以支撑一个店的费用。店的租金很高,店员的工资,还有装修,最后变成一个展示平台,或者是一个团购平台,但这样的展示平台成交量很低。

        除了传统的加盟、团购、经销等等,也借助最新的O2O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共建御品茶道的社交圈层“皇茶会”,通过圈子营销来拓展渠道。

        而川茶的出口也同样遭遇困境。“川茶做出口以前依靠沿海的外贸企业,客户资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现在要自己做出口才发现客户资源的积累要从零开始。”唐先洪表示,川茶出口寻找和培育市场都需要从头再来。

        □老总破题

        川红集团总经理陈岗:四川茶企在电商远远落后。比如杭州艺福堂是70后组成的,去年销售收入2亿元,他们没有基地和历史品牌,他们能卖这么好是因为电商运用好,前100名没有一家四川茶企进了天猫销售榜单,我们起步晚,今年是一个机会,包括微信、微传播微营销,020,川企做电商必须要把看得见的实惠让给消费者,这是电商的精髓,如果还是高高在上,是不行的。

        |千|亿|川|茶|如|何|实|现?■川茶集团:

        三年实现“三个100”: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带动全省茶园面积100万亩以上,带动持续增收农户100万户以上,成为推进川茶千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竹叶青:

        川茶发展潜力比较大,有资源优势,地方到省上都比较支持,给予了很多相关的扶持政策,特别去年开始,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给了很多机会。川茶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市场,乃至走向全球市场,道路漫长,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创新的眼光,寻找适合川茶发展的商业模式。

        做到千亿产业确实非常难的,全中国的茶业产值是一千个亿,行业数据是八百亿。要向茶产业的延伸和相关产业发展,例如:茶旅游业、茶食品等等。

        ■川红集团:

        川茶在中国茶产业中占了很大地位,但是全国影响力不强大,我们希望川茶能够植入四川人心中,每个人都说四川茶很多,愿意把川茶当做随手礼。

        华西都市报记者 陈黎 李臣肖垚马自平

原标题: 川产春茶今年批发仅20元一斤 价低质优 川茶沦为其他品牌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