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瑞峰镇:从传统农耕乡镇转身风情小镇

06.12.2013  18:43

改造后的中岩街(效果图)

      青神瑞峰,旧称“刘家场”,曾是县城所在地,岷江边上的老码头,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中岩寺、德云寺、汉崖墓等名胜古迹,传统灯戏“牛儿灯”、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该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指示精神,经过因地制宜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逐步让这个传统农耕乡镇走上了风情小镇的发展之路。

      华丽转身 刘家场的“”悄悄地在变

      刘家场是瑞峰镇的中心场镇,是瑞峰镇的“脸面”。去年以来,这张脸在悄然地改变。

      在场镇入口处,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龙舟文化广场已于今年年初建成,广场后方的社区的“1+8”公共服务中心也已同步落成。镇党委书记徐鹏介绍说,“广场中间的文化墙,详细介绍了瑞峰龙舟、牛儿灯的来历以及和苏东坡的历史渊源,这里已经成为体现瑞峰民俗文化的窗口,刘家场上的居民也真正有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在场镇中岩街上,记者看到一条200多米长的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徐鹏介绍说,“今年3月起镇上正式启动了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场镇第一期(中岩街)风貌改造,通过临街建筑立面墙体、檐头等的改造凸显仿古风格,使原本风格不一的新街在建筑风格上统一与老街匹配相融。

      传统or现代 新瑞峰的打造者选择了前者也吸纳了后者

      作为青神县“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典型乡镇,瑞峰镇将旅游发展的重点摆在了河西的场镇和河东的大中岩景区,一古一今,相得益彰。

      刘家场上的老街区固守传统,最大程度保持其原貌,老街的修缮和剩余新街风貌改造计划在3年内完成,届时瑞峰场镇便实现“景镇一体”。正街、河街为代表的古镇观光体验区,通过榨油铺、秤铺、竹编生活用具店、茶馆等店铺,向游客展示川人传统生活元素,游客既可以参观、购买商品,也可以亲自体验手工榨油等,感受传统工艺的乐趣;以中岩街为代表的特产销售区和生活接待区,汇聚该县精品土特产,集中销售土鸡(蛋)、野鸭(蛋)、菜油、咸鸭蛋、腌腊制品、椪柑、花生、枕头粑等各类生态土特产,夜幕降临之时,传统灯戏“牛儿灯”巡游也将会为这个街区增添一抹亮色。

      位于岷江东岸的大中岩景区建设则融入吸纳现代元素,即构筑一个幅员半径为10公里并主推低碳健康生活的大中岩景区。今年镇政府在中岩后山修建的总长5公里的旅游步行道,已吸引了全市不少健身爱好者前来远足,此外,与中岩相邻的尖山村、天池村也新近建成了近10公里的林间道,其中有近5公里的路程是在茂密的竹林中起伏穿行,十分适宜自行车骑游。现在的中岩寺,游客既可在农家乐大快朵颐,也可在竹林深处骑游漫步,野外露营,远离都市,亲近自然。

      村民支持 期待场镇美好未来

  天还没黑,瑞峰镇场镇社区的龙舟文化广场就站满了人,场镇居民及附近村舍的村民纷纷汇集在这里跳坝坝舞。随着音乐响起,大家一字排开,翩翩起舞,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也钻进舞池里,乐在其中。

  环境美了,村民的生活也乐了。“有了这个文化广场,大家都自发的前来跳舞锻炼身体,生活也丰富了。”村民程芳一脸喜悦的说。不仅如此,广场上还会演出群众自发编排的“三句半”、歌舞、小品等,好不热闹。

  今年48岁的陈硕明,听说政府要进行风貌改造,积极主动响应号召,将1000多平方的旧房子拆除,修建瑞峰第一家两楼一底的乡村酒店。

      “我去过不少景点,看到旅游给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人气,所以十分支持政府的改造。儿子陈林也到成都烹饪学院学习厨艺,以后学成归来,自己当老板。”陈硕明表示,虽然现在一家人都住在搭的帐篷里,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场镇会变得更美好,一家人的生活也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杨芳 严丹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