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 走特色司法路径 服务基层治理振兴乡村

19.06.2022  19:00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9日电 (尹之墨)“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峨边法院以打造文化阵地、优化诉讼服务、培育司法品牌三项措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将区特色融入法院工作各个方面,为服务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庭里庭外共和谐

   特色文化阵地促进点滴浸润

石榴籽调解室为当事人调解案件。

  峨边法院共有6个人民法庭,其中,黑竹沟人民法庭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部的黑竹沟镇,管辖范围包括黑竹沟镇、大堡镇、金岩乡、勒乌乡。在当地,彝族群众占总人口的85%。

  为切实发挥民族文化的纽带作用,峨边法院将彝族特色融入法院文化建设,选取黑竹沟人民法庭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设置了彝汉双语文化墙,彝族传统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标语、移风易俗宣传等内容都被巧妙地绘制在文化墙上,这些既贴近当事人生活,又蕴含着深刻法理的文字图画,帮助法庭唤起当事人的共鸣,为促进民族和谐营造出浓厚氛围。

  黑竹沟人民法庭的调解室、宣传栏等办公区域,也处处装饰着彝族文化中特有的纹样、图腾,进一步增强了彝族干警和当事人心理认同感。

   情理法理两相融

   特色诉讼服务彰显司法担当

在线开庭审理案件。

  为有效化解彝区群众纠纷,峨边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实际,创新建立起“石榴籽+德古”多元解纷模式,相继在院机关、黑竹沟镇底底古村等地设立“曲木木良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洛子布哈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等4个“石榴籽”调解室,特意邀请熟知彝区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彝族干部、彝族“德古”担任石榴籽调解员,运用双语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收到良好效果。

  2021年11月,阿侯某某某与丈夫洛子某某二人共同购买了一间价值40万元的商品房。洛子某某支付首付款14万元后,商品房原房主周某某、柳某某将房产过户到夫妻二人名下,并约定未支付的余款26万元待洛子某某在银行按揭贷款后由银行直接支付。

  购房本是一件开心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1月,洛子某某因病去世,留下阿侯某某某与两名未成年子女洛子罗某、洛子军某。洛子某某母亲放弃继承房产,此前购买的房产遂归入母子三人名下。但由于洛子某某的死亡,母子三人一时失去了收入来源,正在办理的按揭贷款手续也随之陷入停滞。原房主周某某、柳某某无法收回剩余房款,只得诉至法院,请求解除此前签订的房产买卖协议。

  接到案件后,峨边法院迅速组织石榴籽调解室共同开展案情分析。据了解,阿侯某某某无力支付房产剩余款项,也希望解除买卖协议,取回房产首付款解决生活困难。根据原被告共同意愿,石榴籽调解室立即为双方主持诉前调解,石榴籽调解员主动充当起沟通的桥梁,一面为双方寻求利益平衡点,一面从法理、道德、人情等方面劝解双方互谅互让。在调解员的全力斡旋下,原告理解了被告面临的困境,最终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结果。

  完善基层法庭建设,在各法庭配备彝族干警,选任彝族群众加入人民陪审员队伍,构建双语司法服务机制,法院工作逐渐变得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峨边法院还积极推行“云送达”“云解纷”“云庭审”等线上服务,通过人民在线调解平台,四川微法院等智慧平台,引导彝族当事人适时采用在线服务办理诉讼事务,为化解彝区矛盾纠纷跑出了加速度。

  2022年1-5月,峨边法院网上立案125件,电子送达630人次。石榴籽调解室诉前调解88件,调解成功69件,成功率78.4%。

   开门普法零距离

  特色司法品牌丰富人文内涵

开展普法宣传。

  为更好地发掘彝区法院文化底蕴,提升法院形象,峨边法院提炼彰显彝区法治特色的司法工作方法,推出以传播彝区法治为主要意义的“法韵佳支”司法品牌,彝族干警被编入品牌推广队伍,在校园、社区、乡镇间辗转奔波,将传播法治文化、开展普法宣传延伸至彝区最前沿。

  峨边法院通过实地走访、在线交流等方式,充分听取了彝区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以量身定制的普法内容回应着彝区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让司法品牌更深入人心,普法活动更富有趣味,各法庭的青年干警也自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策划、案例编写、主题宣讲。青年干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法韵佳支”司法品牌焕发了新生机。

  目前,干警们已陆续到彝区乡镇、学校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巡回审判开展以案说法2次,编排普法微视频6期,普法内容涵盖扫黑除恶、防范养老诈骗、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民法典》新增内容等法律知识,让彝区群众零距离感受法治浸润,进一步提升了“法韵佳支”司法品牌的影响力。(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