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院峨眉山生物站组织召开峨眉拟单性木兰项目研讨会及2017年野外回归活动
3月20日,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资助的“峨眉拟单性木兰遗传多样性及综合保护研究”项目的研讨会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华南农业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成都植物园、乐山市林业局、峨眉山市林业局、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峨眉山林管所、峨眉山生物站、峨眉三中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峨眉山当地村民,华西都市报、峨眉山市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派记者也参加了该次活动。
研讨会上,BGCI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文香英女士做了“全球树木保护运动(GTC)”的主题演讲,华南农业大学的邓小梅教授做了“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技术”的专题报告;此外,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该项目负责人余道平副研究员汇报了该项目实施一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及未来工作计划,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李策宏工程师介绍了峨眉山生物站对木兰科植物资源的保育情况。与会人员还就如何进一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及其可持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下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后,大家参观了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人工繁殖的峨眉拟单性木兰苗木,邓小梅教授对峨眉拟单性木兰扦插的有关技术环节进行了示范和详细的讲解,参会人员实地进行了扦插操作。这次活动的召开不仅加强了项目参与单位的交流,而且为濒危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人工繁殖提供了新的途径。
3月21日,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在与峨眉拟单性木兰原生境相近似的海拔1450-1500米的阔叶混交林,再次野外回归了220株世界极危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这是继2016年野外回归成功以来,再一次实现回归自然,使其种群数量得到进一步扩大。据监测,2016年野外回归的123株峨眉拟单性木兰成活率达95%以上,苗木生长健壮。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对回归苗木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直至它们完全适应野外环境的生长并开花结果,从而实现该极危植物种群的生态恢复。该项目经过近30年努力,取得了从人工繁殖、野外回归、野外生存的突破性进展,这不仅对峨眉拟单性木兰极小种群的拯救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成为四川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的成功典范。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