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把扶贫扶到群众心坎上

28.10.2016  21:12

 

   2015年以来,岳池县普安镇新庙子村驻村工作组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

 “驻村工作组来之后,村里修起了水泥路,发展起特色产业,大部分贫困户基本脱贫,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10月20日,岳池县普安镇新庙子村村民田维秀如是说。

  新庙子村距离岳池县城18公里,由于地处山沟,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48元,被纳入岳池县建档立卡贫困村。

  而今,新庙子村面貌焕然一新,水泥路、便民桥、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群众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贫困户从2014年的70户减少到了7户,今年有望整村“摘帽”。

  短短一年多时间,新庙子村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当地群众认为,驻村工作组功不可没。

  制定扶贫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记者到新庙子采访时,行程非常顺利,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向山坡下方的村子盘旋延伸,一直连接到村活动室。

  “去年刚到村上时,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出行十分不便。”新庙子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杨洋告诉记者,他们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新庙子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农户收入主要以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解村情民意、识别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杨洋和驻村工作组的两名成员根据该村实际,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脱贫规划。

  “要致富,先修路,我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应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位。”杨洋说,去年,他们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新修了一条1.79公里长的水泥路和一条长1.4公里泥结碎石路,方便群众出行。

  “以前,1组田坝寺有一条小溪,因为道路地势低,一遇下大雨就被水淹没,存在安全隐患。”驻村工作组成员黄阳说,今年3月,他们向市交投集团争取到10万元帮扶资金,新修了一座便民桥。如今村民出行、孩子上学都方便了。

   发展特色产业    助民增收致富

  “咕、咕、咕……”上午11时,在新庙子村2组,刚从地里栽完秋菜的田茂联,回到家就忙着给黑鸡和土鸡喂食。

  田茂联今年65岁,由于身患残疾,家庭贫困,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组的鼓励和带动下,发展起家禽养殖,去年就实现脱贫。今年,瞄准致富目标的他又喂养了3头生猪,扩大了黑鸡和土鸡养殖规模,种了两亩蔬菜。“今年纯收入两万元没问题。”田茂联说。

  “新庙子村生态环境好,适合发展养殖业。”杨洋介绍说,今年3月,他们到达州万源考察,发现旧院黑鸡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也比普通土鸡好,能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产业确定了,资金从何而来?新庙子村驻村工作组成员通过多方争取,在定点帮扶单位市纪委的帮助下,向省福彩中心争取到30万元帮扶资金。今年4月,新庙子村驻村工作组根据村民申请情况,一次性购买了3000余只黑鸡苗,并根据群众意愿发放给22户贫困户和43户普通群众养殖。“村上不仅为我们免费发放消毒药品,指导养殖技术,提高鸡苗存活率,还给我们补贴了修建栅栏所需的费用,节省了养殖成本。”田茂联说,这样的帮扶很实在。

  “村上还种有大量的广柑,由于品种落后,后期管护没跟上,产量不高、口感不好,失去了经济价值。”驻村工作组成员韩云跃是普安镇的一名农技员,他告诉记者,今年初,他们对新庙子村的186亩广柑进行改良,同时还引进了三红蜜柚、血橙等柑橘品种,明年就能见到效益。

  “我们在带动村民发展种养业的同时,鼓励村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林下养殖,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杨洋说,下一步,他们将把村上的撂荒地利用起来种植蔬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新庙子村早日“摘帽”。(杨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