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产业发展:让农民日子越过越好

02.11.2015  10:54

  “往后面倒一点,注意安全。”10月28日,在岳池县石垭镇雷家堡村土地调型施工现场,三台挖掘机正挥动着“臂膀”忙碌着。和雷家堡村一样,该镇石坳村、新龙庙村、石马沟村等地土地调型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明年春天,这些被整理好的土地上,将种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近年来,石垭镇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建设理念,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畜禽等产业,同步发展优质水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筑巢引凤:打动业主的基础建设

  玉屏山农业合作社位于石垭镇玉屏山村,在该合作社的草莓基地内,业主邓自强正带领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有的在忙着为草莓苗搭起御寒的大棚,有的忙着将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

  邓自强告诉记者,今年3月落户石垭镇的玉屏山农业合作社租用了800亩地,除了种植草莓、花卉、珍稀苗木外,还将依托产业基地打造一个农家乐。

  在我市,不少乡镇都有比较成熟的农业园区,邓自强为何偏要把自己的草莓基地选在石垭镇?

  “当然是因为石垭的基础建设搞得好哟。”邓自强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石垭镇日渐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多番考察后,他才决定将自己的基地建在这里。“你看我的基地周围,产业道路四通八达,而且路况非常好,方便车辆的进出;水渠、蓄水池非常齐全,也不用担心作物灌溉问题;还有生产便道也十分完善,工人在基地干活很方便。

  除了完备的基础条件外,让邓自强放心的还有产业聚集带来人气效应。“石垭镇‘111’环线上这一片成型之后,不仅是产业基地,也是旅游基地,我相信这里到时候一定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农家乐开起生意肯定也会很好。”邓自强信心满满地说道。

  连锁效应:多点“开花”的产业之路

  走进张口楼村,在黑化的产业大道两旁,一个接一个的葡萄园出现在记者眼前,虽然现在已过了葡萄采摘时节,但依托葡萄园打造的农家乐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2009年,张口楼村的村民王一均在该村租地300多亩,打造了该村第一个葡萄园。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产出的葡萄让他捞到了“一大桶金”,而这也带动了张口楼村特色葡萄产业集聚发展。随后,姊妹、玲珑、紫晶等六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也相继落户张口楼村。

  发展的不仅是特色葡萄产业。血橙基地、柠檬基地、珍稀苗木基地、紫山药基地……沿着石垭镇的“111”环线一路走下去,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映入眼帘。

  “我们土地流转给业主后,每年可以收租金,在基地里面打工,每个月还有工资,比种地划算得多。”张口楼村村民石真学对记者说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今年62岁的石真学是张口楼村紫晶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工人,他告诉记者,他们按照天数结算工资,一天50元,一个月干下来,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在合作社干了快三年了的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说:“产业的发展,除了让我增收,也解决了出行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

   共同致富:巧借“东风”的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起来后,老百姓增收只靠土地流转租金和在基地打工的收入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带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跟着业主走上致富路。”石垭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石垭镇王家沟村的村民李秉林就巧借业主租地种菜的“东风”鼓了腰包。

  2011年,岳池县科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业主李中军在王家沟村租地700余亩,搞起了蔬菜产业基地,在招聘的大量工人中,李秉林是其中一个。“当时增收主要是靠每天打工挣的40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元左右。”李秉林告诉记者,“后来看到业主把菜拉出去卖,我就想自己也可以把家里没承包出去的地也拿来种菜,就和业主种一样的,总没得错。”说干就干,2012年,李秉林将自家剩余的近6亩地重新开垦,种上了蔬菜。每个月,他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合作社,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自家的菜地,等到蔬菜成熟后,由李中军牵线,李秉林家的蔬菜与合作社的蔬菜一同卖给客户。“这样算下来,我一年卖菜加打工,收入增加了40000多元,真的很不错。”李秉林满足地告诉记者。

  除了跟着业主的步伐外,承包合作社的经济作物,也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岳池县超奇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石垭镇周锣铺、大邑山、陈家沟三个村承包土地近1900亩,主要种植柠檬、枇杷、猕猴桃等水果。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勇告诉记者,前三年果树的培养期过后,合作社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的果树承包出去,并以每个月600元的基本工资和每斤0.1元的产量工资为承包单位结算,这样也将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增收。(蒋定    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