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论剑 共话财富管理未来

22.06.2014  08:04

经济日报》社是金家岭财富论坛主办方之一。

媒体云集金家岭财富论坛。

与会嘉宾(罗斯柴尔德银行高级顾问丹尼尔·巴顿)认真聆听。

中国财富管理有着美好未来。”在6月21日举行的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上,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席埃蒙德·阿尔方戴利说。

前景光明,但绝非一片坦途。要在中国真正实现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将青岛建设成财富管理中心城市,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会专家围绕各界共同关心的刚性兑付、财富管理产品创新、财富管理监管环境的营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分析说,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与消费的增长、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国民财产性收入多,会明显促进该国的消费增长以及服务业发展。

财富管理市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是以财富创造为前提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说,“财富管理与财富创造是共生的关系,发展财富管理市场的出发点、着眼点,要更多地放在通过财富管理去激发财富创造、促进财富形成上。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财富管理要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结合,要与经济转型相结合。“资金的运作固然是我们财富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财富的基础来源于物质生产,资金运作一定要通过金融活动来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发展。而当前,我国经济中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金融热、产业冷’,这种状况对于中国未来财富的增长积累和发展是不利的。”她强调,资金运作的财富管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缩短融资链、运作链,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服务于实体经济。

创新要有中国特色

在谈到产品创新时,“中国特色”成为了本届论坛上的高频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罗斯柴尔德银行高级顾问丹尼尔·巴顿等外籍专家均表示,由于国情和理念的差异,发达国家财富管理行业的经验并不能直接移植到中国。财富管理产品创新还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突出中国特色。

普惠金融”是目前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一个特点。澳大利亚贸易部前部长克雷格·埃莫森非常认同“普惠金融”这一概念。他说,财富管理也应该有“包容性”。财富管理不是高净值人士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有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说,“与传统金融财管服务偏重高净值人群不同,普惠金融着力关注的是收入较低的高成长人群,通过技术和营销创新,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

在许多专家看来,科学技术或许成为新一轮产品创新“加速器”。比如,互联网改变了理财产品的营销方式与渠道,而大数据技术则能通过分析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为设计个性化产品提供借鉴。“总的来说,大数据大幅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融资过程变得透明,同时显著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使得资金流通更加高效。”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说。

营造保护财富的大环境

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相关措施,营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保护投资者的财富。

客户必须对于监管框架形成信心,否则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席埃蒙德·阿尔方戴利认为,要打造一个能提升投资者信心的环境,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大量资金就会抽逃,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大量损失。当然,要建立这样的环境,需要良好的监管,并且不断提高监管效率。

潘功胜表示,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要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形成监管合力;要处理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防止监管套利。

吴晓灵认为,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资金管理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让投资人接受风险自担的理念。她说,中国只有股票市场上买股票的人、买公募基金的人认可了蚀本的理念,其他买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的人,没有人准备承担风险。为什么?就是因为法律关系不清,销售中的误导,以及金融机构维护信誉的需要,使得刚性兑付始终存在,而许多财富资金管理实质上已转化为一种类存款的产品。

监管要把握好度

除了对监管大环境出谋划策,与会专家也对具体监管措施的把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监管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说,正确的监管水平非常重要。监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监管过多、过严会阻碍创新;监管不严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如最近的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监管问题,导致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整个市场体系崩溃的时候,就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而且金融行业出现的问题,很快会转移到实体经济中去。

埃蒙德·阿尔方戴利认为,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创造一个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需要法制和监管的加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效率和对创新的鼓励应该同步得到加强。(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郭文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