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朋友做他的“眼” 46岁盲人从绵阳骑行去北京

15.04.2015  11:00

  46岁的辛弘飞是一位盲人。24岁时因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不过辛弘飞并未气馁,他在成都开始学习盲人按摩并在绵阳开设了一家盲人按摩院,被评为绵阳市自强创业的先进典型。此外,他还多次在四川省运动会中夺得金牌。多年来,辛弘飞一直有一个梦想:骑单车去北京。在十天前,辛弘飞成功从绵阳出发,踏上北上的骑行之路。与之同行的,还有朋友王宇和钱辉。他们选择的是双人自行车,辛弘飞骑后面,王宇和钱辉在前面轮换领骑。两位朋友也因此被辛弘飞比作是自己骑行路上的“眼睛”……

  新的梦想

  辛弘飞想骑车去北京

  2006年绵阳残运会上,在参加游泳比赛时,辛弘飞认识了参加同组比赛的半盲人(矫正视力0.2)王宇。王宇是西南科技大学的外聘老师,今年52岁,教授机械设计、制图等。两人年龄相仿,视力都是因病而受损,加上兴趣爱好相同,一见如故。除了游泳,王宇最大的爱好就是骑自行车。从2010年到现在,他已经骑行了16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0000多公里。每次骑行回来,就会给辛弘飞讲沿途见闻。这逐渐感染到了辛弘飞,“我很想和他(王宇)一样,到处骑车玩儿。”得知辛弘飞的心思,王宇找到了解决办法。两人买了一辆双人自行车,王宇在前领骑,辛弘飞在后座跟骑,“王宇就像我的眼睛”。

  今年年初,辛弘飞向朋友们宣布了他最新的梦想计划:骑车去北京。事实上,早在2010年,辛弘飞就准备骑行北京,但因为要准备当年的省残运会,该计划取消。这是他在心底压了多年的愿望。

  帮助圆梦

  骑友请假一个月相陪

  在选择同路骑友时,王宇也成为不二人选。“一是骑行经验最丰富,二是可以请假调课,时间灵活”。去年年底,两人敲定计划,春节后便开始实施,而且专门为这趟北上远行买了一辆新的双人自行车。

  除了王宇,同路的还有另一位骑行爱好者钱辉。钱辉今年近50岁,是绵阳富乐国际学校的生活老师。2012年,钱辉在辛弘飞的盲人按摩院按摩时,两人初步认识。交谈中,钱辉被辛弘飞乐观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两人也成为好朋友。“得知他们两人要骑行北京的计划后,我就决定要跟他们一起前往。虽然王宇能看清道路,但毕竟是半盲人,我一个健全人跟他们一起,能更好地互相照顾,最完美的铁三角搭配。”钱辉说。

  3月底,王宇向学校请假,学校也对其大力支持,积极调整他的课程,给了他一个月假期。同时,钱辉将自己的想法向学校领导说了后,同样得到大力支持,学校专门调整了一个老师来临时代替她。4月5日,辛弘飞一行3人、两辆自行车从绵阳南河体育中心出发,骑行前往北京。当天,20多名绵阳骑行爱好者到场见证,其中,有两名朋友还特意骑车伴随,将三人一路相送到广元出川。

  沿途拜访/

  每到一城市都会去当地残联

  虽有过训练,但毕竟是残疾人,辛弘飞的下肢锻炼一直较少。辛弘飞告诉记者,离开绵阳后的第一天,从梓潼到剑阁的翠云廊路段,自己的大腿肌肉就拉伤了,连走路都困难。王宇建议“要不停一停”,但辛弘飞摇头:“坚持两天,习惯就好了”。

  为此,王宇特别又安排了一套口令,来帮助辛弘飞尽快把握好长途骑行的节奏。口令非常简单,“骑!”是王宇发出指令,辛弘飞开始用力;“使劲!加油!”这是王宇在骑行上坡路段时发的指令;“停,慢慢滑行。”这是王宇在遇前方人多或者需要停下时所发指令。目前,辛弘飞已经渐入佳境。王宇告诉记者,随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他们每天只骑行了60公里左右。之后,辛弘飞逐渐适应了骑行强度,他们才开始加速,平均每天能够骑行100公里左右。

  13日凌晨1时许,辛弘飞3人经过8天的骑行,在夜色中到达西安。第二日上午,他们到西安市残联拜访,并拿出纪念册,由西安市残联签字、盖章,以做留念。事实上,拜访沿线各地残联,也是辛弘飞骑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出发前,绵阳市残联给我们出具了介绍信,我们自己也专门制作了两本纪念册,每到一个城市,就去拜访我们的‘娘家’,请他们签字留念。”辛弘飞说,到了北京,他还要专程去拜访中残联,“那是我们残疾人的娘家”。截至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三人已经骑至陕西渭南境内。预计五月初能骑行到北京。 成都商报记者汤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