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捉迷藏误上火车被拐卖到河北 28年后小伙来川寻亲
28年前,6岁的王瑜华在玩捉迷藏时误上火车,糊里糊涂到了河北;28年后,思乡心切的他踏上了寻亲之路,辗转重庆、四川资阳、西昌多地。在他的记忆中,自己幼时说四川话,老家附近有高高的大山,铁路旁边有河流,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西昌。今年7月,西昌白马派出所民警利用警综平台“一标三实”信息查询,帮助王瑜华找到了家人,但他的家并不在西昌,而是在陕西紫阳,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捉迷藏误上火车后被拐卖到河北
2014年7月2日,西昌米易县白马镇派出所值班室来了一名操河北口音的男子,他就是34岁的王瑜华,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失散28年的亲人。
28年前,6岁的王瑜华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爬到一辆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不料火车启动,把他拉到了北京。下了火车他就被人贩子拐卖到了河北。王瑜华说,他被如今的养父母收养,并抚养长大,“虽然养父母对我也很好,但我始终还是想找到我的亲人。”
由于离家的岁数太小,王瑜华已有一些残存的记忆,姐姐叫王琴,母亲叫李淑芬,养父母说他当时说一口四川话,家就在火车货站旁,两边有高高的大山,铁路旁边有河流。诸多线索让他以为,家乡应该在四川某地。今年6月初,王瑜华只身从河北出发,沿重庆、四川资阳、西昌等地寻找,但一路却毫无所获。
家乡名提供线索民警帮他找到家
接到王瑜华的请求,民警立刻根据这些线索询问当地群众,并上网查询,依然没任何发现。派出所通过户籍系统查询户籍信息,在米易另一个地方找到了王琴,但这个王琴并不是王瑜华的姐姐。
眼看寻找陷入僵局时,王琴说出了一个重要线索——她的老家陕西省紫阳县“王”姓人氏比较多。经这么提醒,王瑜华突然想起,他的家好像是一个叫“资阳”还是叫“紫阳”的县。
民警立刻通过公安网查询,很快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当地确实有一名叫王琴的妇女,经过民警的进一步核实,她才是王瑜华苦苦找了28年的姐姐,如今,她已经搬到了陕西安康市。
“姐,我是王瑜华。”王瑜华拿起电话,用几近嘶哑的声音吼叫着,“这是真的吗?”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电话那头的王琴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姐,真是我,妈和爸呢?”“爸去世了,妈在河南,我马上就联系她。”姐弟俩一股脑将28年没说的话吐了出来,王瑜华说,他要立刻到紫阳见亲人。
7月4日上午,王瑜华在离开家乡28年后,见到了等候已久的妈妈、姐姐、弟弟等亲人,一家人抱头痛哭。
延伸阅读
“一标三实”机制加强实有人口管理
2013年8月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开展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攻坚战”。依托省厅标准版警综平台,对全省实际存在的房屋及地址、实际居住的人口、实际经营并有从业人员的单位,按照“应采尽采、全面覆盖”要求进行信息采集维护,建立信息化、动态化、轨迹化管理新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管理。
“一标三实”,一标是指“标准地址”(相对于当前各地不统一、不标准的地址信息,省公安厅明确新的地址标准,即:“行政区划+街(路)巷+门牌号+楼(栋)号+单元号+楼(层)号+户号”七段式地址。标准地址便于计算机内部编码,统计和查询,减少重复、错误,将有望成为今后户籍、身份证及所有社会管理的基本地址库),三实是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其中,标准地址是基础,“三实”信息必须录入在标准地址上。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实习生韩庆(文中当事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