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老家77年 102岁川籍抗战老兵归乡

02.07.2015  10:03

7月1日,102岁的抗战老兵郑天付老人阔别故土77年后,再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7月1日下午4点,广南高速南充北出口,一辆安徽牌照的中巴缓缓停靠在路旁,102岁高龄的郑天付扶着车门,细细打量这片土地。一路上言语不多的他,一下车,就情不自禁大喊一声:“我回来了!”接着,老人向着家乡敬下标准的军礼。

抗战期间,南充大堰沟村村民郑天付告别家中亲人,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前线同日军作战。战争结束后,便在安徽定居下来。虽然一直渴望回川,却总是未能成行。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志愿者的努力下,郑天付找到了失散77年的四川亲人——已经86岁的妹妹郑玉。7月1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同众多爱心人士一道,见证这名百岁老兵的圆满之旅。

能回来再看看,就是死也能闭眼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

血战武汉耳朵仍有枪伤

下午4点,郑天付走出车门,踏在家乡的土地上,每一步都特别小心。前来接他回家的人很多,但他的目光却凝视在人群后面。一路,他在仔细地看,70多年前的南充没有这些高楼,也没有这么宽的道路,时光飞逝,一切都变了。

在如今这处进出南充“关门”前,郑天付走了好几圈,抹着眼睛要记下这些属于故乡的景色,“能回来再看看,死也能闭眼了”,对于102岁高龄的他而言,这一次的回家,也许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次。

战事吃紧他被“”上前线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郑天付开始讲起当年出川的经历,记忆的阀门也随之被打开。

1913年,四川省南充市辉景乡大堰沟村的一个贫苦农家里,老实巴交的农民郑成铭新添了一个小娃,他给孩子取名郑天付。八岁那年,年幼的郑天付辗转来到重庆合川县,给大户人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1937年7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由于前方战事吃紧,急需兵源。正值青年的郑天付,被“抓壮丁”,先是进了刘文辉所在的第24军,后来转入杨森所率的第20军,成为一名正式军人。

1938年,郑天付和三百万川军子弟兵一样,穿着粗布单衣,戴上斗笠绑腿,扛起老式汉阳枪,离开四川,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