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19岁少年想自杀 怕太孤单刺伤同学“一起上路”
制图姜宣凭
受伤同学逃走被好心人送医,伤人少年在家人带领下自首
加油站惊魂伤者求救:“同学要杀我”
3月29日,晚上近10点,广安市广安区新建路一加油站内突然闯进一个受伤的少年,“他上半身全是血,大喊救命,说有人要杀他。”看着面前不到20岁的年轻人,加油站工作人员心想应是和“社会青年”打架了。但伤者接下来的话,却让人心中一惊。“他说他的同学要杀他,他挣脱以后跑出来了。”
据警方调查,受伤男子小曹今年19岁,是广安代市中学学生。行凶者是他的同班同学小甘,19岁,目前因涉嫌故意杀人已被检方批准逮捕。
19岁,正值青春年少时,是经历了什么,才让小甘拿起凶器,刺向了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同窗?
15日下午,代市镇派出所办案民警向记者讲述了事发当晚的情况。
小甘和小曹都是广安代市中学某班学生,每天下晚自习后结伴回家,同行的还有一名男同学和两名女同学。3月29日晚自习结束,小甘5人与往常一样,相约一起回家。不久,几人分道而行,小曹孤身一人走到自家楼下,正准备上楼,被小甘用一把折叠刀抵住脖子,挟持到了离家约500米的一处陡坡上。
细节
放学后尾随 戴白手套刺伤同学
“经过我们事后询问,小甘当时是提前与几人分开,随后返回跟踪到小曹家楼下。”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被挟持的小曹,听到是小甘的声音,放松警惕,跟着他一起到了陡坡上。“小甘动手前,还找了一个理由,问小曹知道不知道他一个朋友被打的事情。”
办案民警介绍,小甘随后提出要看小曹的QQ聊天记录,正当小曹拿出手机翻阅时,小甘拿着折叠刀朝小曹的脖子刺去,“当时小甘说,对不起,我比较极端。”反应过来的小曹奋力反抗,试图抢过折叠刀,两人便缠斗起来。抢刀过程中,小曹胸部被刺,手指受伤。随后,小曹从近5米高、约85°的陡坡上滚了下去,跑到大道,逃向六桥加油站寻求帮助。眼见小曹逃跑,小甘没有追击,而是选择逃跑。当晚,小甘光着脚在公路上游荡了近4个小时,疲惫之下在附近一处草堆睡着。第二天晚上,小甘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派出所自首。
返家途中尾随同学进行袭击,小甘是临时决定行凶还是早有预谋?办案民警向记者透露了两个细节。
“据小甘事后交代,他在28日就曾跟踪小曹回家,但最终没弄清小曹住哪里。”办案民警说,小甘在行凶时,还戴有白手套,“小甘交代,他手容易出汗,怕流汗太多握不住刀。”
动机
压力大想自杀 找同学“一起上路”
小甘为何要对小曹动手,同行4人,为何唯独选择小曹?办案民警介绍,小甘选择行凶,是因为想自杀,但觉得一个人“太孤单”,所以想找个人“一起上路”。“当时,同行的有两男两女,小甘表示不忍心对女生下手,另外一个男生和小甘是小学同学,关系很好,所以他把目标锁定为和他关系‘一般’的小曹。”办案民警说,至于为什么自杀,“小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学习压力大,考试考得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目前,小甘因涉嫌故意杀人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解读伤人少年
学习刻苦性格内向 爱看法制节目
14日,小甘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当天,记者见到了小甘的母亲廖女士,她说完全没料到孩子会行凶,“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不是自己的孩子了。”
廖女士回忆,出事当天,小甘还在家里吃了晚饭才去学校。“当时也没任何异常表现,临走前和平常一样,给我说,妈妈,走了哦。”廖女士对于儿子的行为非常不解,在她和家人心中,小甘是个好孩子。平时也没表现出厌世或者其他不好的情绪。
“小甘读书很用功,去年还考过年级前5名,成绩一直不错。”廖女士称,小甘每天晚上回来以后洗漱完大概在10点多,还会在卧室看书学习到12点。看着孩子读书认真刻苦,家里人也抱有很大期望,“但也没有给孩子压力,小甘爸爸也给他说过,你读得就读,不要逼自己。”廖女士说,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他考得不好,回来后问了几次成绩都不愿意说,廖女士很后悔,当时一直追问,“自己的话可能伤害到了儿子,影响到了他的情绪。”
廖女士告诉记者,小甘平时比较内向,几个要好的同学从来没带回家玩。“他平时听话,从不出去乱耍,一个月偶尔上上网,都会给我说他要上网,而不会去网吧。”廖女士说,小甘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很少,喜欢看法制节目和军事节目。“按理说孩子应该对一些法律方面的事情很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廖女士说。
其他同学:震惊又不解 希望原谅他
小锦是小甘的同班同学,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也表示非常不解。“我们关系很一般,他在班上成绩不错,平时没怎么和他说话。但看他平时做事和说话,完全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情啊。”小锦说,这个事情发生后,班上同学都非常震惊,完全无法接受。“希望小曹没事,也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小甘,给他一个机会”
学校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学校将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避免悲剧发生。“关于小甘的事情,相关部门会处理,我们不方便多说。”随后,记者联系到小曹的家人,其母亲表示,小曹目前在重庆治疗,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现在只想孩子快点好起来,至于其他的问题,以公安部门处理为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