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力推农业产业化 破解农民增收难

01.11.2013  11:41

山西,作为我国传统的能源基地,在农业上以特色著称,凭着自身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小气候群,孕育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特别是以小米、杂豆、燕麦、荞麦等为主的小杂粮享誉国内外,产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小杂粮的王国”。

  然而受经济结构失衡、产业规模较小等因素的制约,虽特色鲜明,山西农业整体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资料显示,山西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仍高达412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

  对此,山西将农业产业化作为了破题关键,实施了一系列如“513工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鼓励农企发展的政策。近日于太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则集中展示了山西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最新成果,让众多农企聚集一堂,交流合作。

  “沁县是山西省的特级贫困县,农民都非常穷,我们沁州黄小米是当地最大的龙头企业,从种植、施肥到收购,都给予很高的补贴,我敢说我们对当地农民的帮助是最大的。”沁州黄小米集团山西办事处经理王坤对记者说。

  而作为本次博览会的重头戏,山西省级标杆项目——祁县千朝农谷工程设立了专题展厅,该项目总投资达18.9亿元,核心区占地2700亩,带动辐射面积3000亩,力图通过生态景观温室、设施农庄、会议酒店、水上乐园等工程的综合建设,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巧妙联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补充,本次博览会还设有大学生村官创业专区,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山西省今年的十大最美村官之一,清徐县集义乡中辽西村副书记张新苗以及他一手创办的“新苗”葡萄酒。“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期待,最重要的是融入当地老百姓,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带动百姓致富。”书生气十足的张新苗说。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山西今年实施了更大手笔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力图通过引导百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也在此次博览会中进行了专题展示。

  但山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川东丰源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是吕梁市杂粮产业五大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经理陈亚莉向记者表示,企业利润非常低,靠着一些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才有了做下去的信心。

  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了许多农企的身上,农企微利的困境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未来。“农企要想赚钱,只能搞规模化,这就必须让城镇化、工业化跟上,让离开土地的农民能够在非农领域就业。”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籍增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