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奇处一停桡” 50年前成都到乐山水路如画
上世纪90年代的乐山大佛 李贵平摄
1969年青年学生与望江楼下老船夫。
五十年前,成都至乐山的水上航道,还是连接两地交通的黄金水道。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在上游任意筑坝,建水电站,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流量减小,泥沙淤积,这条热闹的水上航道逐渐沉寂萎缩,多处河道断航,帆舸已难得一见,无复昔日喧阗景象矣!
笔者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前,多次从成都沿府南河乘船顺流而下,饱览了岷江两岸“一山奇处一停桡”的烟霞胜景。
九眼桥——黄龙溪阡陌纵横 绿畴万顷
从成都城东的九眼桥登舟,微微的春风吹得令人欲醉,两岸油菜花一片金黄,争奇斗艳。府南河与江安河二水汇合之处的华阳镇又名中兴场,为蜀国故都,史籍上称为瞿上城、广都城是也。有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的通济古桥(2010年8月毁于洪水)和颇似成都九眼桥(即古洪济桥)的二江寺石桥(建于道光八年,七孔)。碧水青山,杨柳夹岸,翠竹农舍,星罗棋布,阡陌纵横,绿畴万顷,恰似一幅工笔山水画。顺流而下至苏码头(正兴场),有著名寺院古佛洞,洞中石刻佛像庄严慈祥,烧香礼佛者络绎不绝,常年香烟缭绕。再往下,即进入两山相对的峡地,不久即至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江口仙女孤峰 翠色如黛
过镇顺行15公里,水流加速,转瞬即见山边小场——“半边街”。再沿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河道而行,很快就到了彭山县的首场——江口镇。场镇依山而建,全长五华里,为战国时代秦灭蜀,杀死蜀王处,后为汉代武阳县治。
江口镇东的仙女山,孤峰兀立,翠色如黛。周围有汉代岩墓三千余座,绵延达二十余里,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中有高达25米的唐代双佛摩崖石刻造像,场口有彭祖墓。仙女山有一座仙女洞,内坐一尊肉身仙女,相传为彭祖之女肉身成神,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抢童子(木雕品)”热闹非凡。
旧社会有些富贵人家没有子嗣,就争抢童子,敲锣打鼓迎来送往。慧光寺等景点松柏耸翠,山石峥嵘。每届春夏,林木葱茏,苍翠欲滴,山花夹道,清香袭人,彩蝶翩跹,轻盈美丽,鸟语声声,令人陶醉,“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风景绝佳。
眉山——青神千佛长廊 目不暇接
过眉山游三苏祠后,再走,可望见蟆颐山古观翠竹掩映,曲径通幽,别有情趣。山上的老人泉,长年不涸不溢,清凉甘甜,实为不可多得之名泉。过了刘家场,就到了青神县的中岩山。这里是唐宋以来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苏东坡手书擘窠大字——“唤鱼池”,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千佛长廊”。中岩寺依山而建的崇阁殿宇十分壮观,流杯池的“玉泉”旁刻有黄庭坚所撰《玉泉铭》。在汉阳坝山嘴上舍舟登岸,往前步行不远可见清末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1782——1855年)墓上所立之玉石碑……众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犹如行于山阴道上,流连忘返,徘徊不忍去。
从中岩解缆起程,一路欣赏着岷江两岸绮丽的风光,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著名的“平羌小三峡”。平羌江是青神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二十余公里一段曲折逶迤的江流的古称。江边的关庙,即古平羌县治。首先迎接你的是犁头峡,此地两山对峙,水深流缓,崖壁布满石孔洞穴,渔人谓之“鱼窝”,珍贵的江团就在里面繁殖栖身。
下行二里许是背峨峡,江面骤然开阔,水平如镜,群山倒映。船行其中,恍如漓江泛舟。再下至平羌峡,两岸山崖如刀切斧削般凌空逼仄,古树穿云而出,苍鹰盘旋其间。清幽冷寂的境界,使人即使在炎炎夏日,也有凉爽沁身的舒适之感。
板桥溪——乐山乐山大佛 峨眉胜景
平羌峡南口东岸,有一个小场镇名板桥溪,唐代称清溪驿,即李白诗“夜发清溪向三峡”中的“清溪”。该镇背山临水,古朴典雅,镇上仅百来户人家。古渡头有一株千余年的黄桷巨树,五人方可合抱。浓密的枝叶一半荫蔽着石板小径,一半掩映着春水绿波,“两浆绿醅春后水,一湾红豆雨中香”,堪为休闲品茗的绝佳之处。
再往下便是乐山了,乐山大佛、峨眉胜景就在眼前。
岷江,犹如一条绿带,串联了两岸这许多璀璨的明珠,水上泛舟的畅快是陆地行车所绝难体会到的。顺流而下,或发思古之幽情,或独乐而啸吟,如此享受,不亦乐乎。李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