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窦圌山云岩寺“镇山之宝”飞天藏启动大修

14.03.2016  10:53

【飞天藏】

飞天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因其可以转动,在经书受潮时,转动产生的风可很快将经书吹干。飞天藏殿是西南仅存的宋代建筑,飞天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宋代木质转轮经藏之一,也是我国惟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油窦圌山上,有一座云岩寺,寺中有一个“镇山之宝”——转轮经藏(亦称“飞天藏”),2008年地震后受损严重。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窦圌山云岩寺文管所获悉,时隔8年之后,飞天藏正式启动大修。据介绍,飞天藏殿是西南仅存的宋代建筑,飞天藏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宋代木质转轮经藏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特批不设期限,但要尽量保存宋、明、清各个时期的构件和风格,让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文物重现昔日风采。

损坏 遭遇地震 飞天藏殿墙体坍塌

据《江油县志》记载,飞天藏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造,至今已有835年历史。窦圌山云岩寺文管所所长丁颖介绍,飞天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因其可以转动,在经书受潮时,转动产生的风可很快将经书吹干。

根据记载,飞天藏整个藏身无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藏身呈八角形,高10.8米,直径7.5米,中心为直径0.5米的木轴,置于铁鹅台桶子的六角针上,称为“寿山福海”,可旋转。轴上置梁枋,装木板,构成八角形屋架,由下而上分为四层,外表嵌有精致的天宫楼阁及240尊道教木雕人像。上世纪70年代,整个飞天藏还可以在一人的推动下转动。

丁颖介绍,飞天藏是窦圌山的“镇山之宝”,飞天藏殿不仅是西南仅存的宋代建筑,飞天藏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宋代木质转轮经藏之一,另一个在河北隆兴寺。早在1988年,飞天藏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颖介绍,早在2007年,由于飞天藏出现倾斜,国家文物局就批复同意对飞天藏进行修复。但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遭遇了地震。在5·12地震中,窦圌山风景区内大量建筑垮塌、道路中断、山体断裂。云岩寺70%的古建筑严重损坏,30%的古建筑整体垮塌。其中,玉皇殿、窦真殿、东岳殿、春台等多座建筑整体垮塌,飞天藏殿墙体坍塌、损坏严重,维修迫在眉睫。

修复 保存古风 允许边研究边修缮

地震后不久,国家文物局安排专家组奔赴江油,对云岩寺古建筑群的灾情展开现场勘查。通过对古建筑的主要数据与构件进行测量,对残破的部位进行记录,为云岩寺的修复制订保护方案。

窦圌山的灾后重建分为岩体抢修加固与云岩寺古建筑群恢复重建两大板块,于2010年春相继动工。至2011年9月,窦圌山及云岩寺古建筑群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然而,位于云岩寺内西侧的飞天藏殿,修缮工程迟迟没有动静。对此,丁颖表示,飞天藏之所以迟迟没开工修复,是因为从上到下都对这一文物抱着严肃、审慎的态度。

丁颖介绍,地震后,国家文物局专家到现场查验,发现飞天藏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建议不纳入灾后重建项目中。

为此,国家文物局也明确提出,飞天藏的修复务必遵循“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不需要预设完工期限。允许参与维修的设计施工方边研究边修缮,务必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以尽量保存飞天藏古风。

难点 无先例可寻,无经验可借鉴

“修复飞天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飞天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宋代木质转轮经藏之一,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借鉴。”丁颖说,而且在修复前不能把飞天藏打开,因担心不能复原,只能边维修边研究边设计。

丁颖介绍,专家们选择了保留历代维修痕迹的方案,在维修中,要尽量保存宋、明、清各个时期的构件和风格。“去年3月,当施工人员拆开飞天藏大殿之后,发现地基出现沉陷,导致文物本体严重倾斜。”丁颖介绍,国家文物局及时派遣专家组赴现场进行勘查,并编制了地基加固处理设计方案。

地基加固工程预计工期6个月,待专家组验收合格后,再恢复对飞天藏文物本体的修缮工程。

3月1日,江油市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及飞天藏殿地基加固工程技术交底会举行。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飞天藏及大殿的诸多木质构件已拆卸完成,目前保留的宋代构件主要是转轮经藏,以及屋架上的部分椽子和梁。

丁颖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飞天藏的维修将尽量争取保留30%左右的宋代构件,明代的争取全部保留。目前,云岩寺文管所保存的已逝古建专家罗哲文于1964年拍摄的飞天藏照片,将成为这次“大修”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