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 四川省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再深化

03.06.2014  11:06

     畅通经络 增强国企活力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方案》,明确2014年全面启动深化省属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2017年完成。

    与20年前起步推进的三项制度改革相比,此次改革有何深意?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出炉的首个国资国企改革专项方案,其着力点在何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再深化驶入“深水区”的改革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90年代,四川用三年时间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企改革起步推进。

    是时,围绕资产和冗员两大问题,四川着力于将“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做出了将国有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与市场接轨的有益尝试。也正是在彼时的三项制度改革中,一大批市县级国有企业的活力被激发。

    把脉当下省属国有企业,仍需“开方”祛病:90%以上省属企业都是国有独资企业,企业股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省国资委主任刘国强从三项制度一一梳理现下存在的症结:

    多数企业市场化用工机制尚未形成,劳动用工依然存在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的情况;人事管理仍然套用行政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薪酬分配能升不能降,关键岗位、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化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裕的通用岗位、辅助岗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却高于市场化薪酬水平,“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突出。“与上一轮三项制度改革相比,这是一次更彻底、更深入、更到位的改革。”在刘国强看来,如果三项制度这一企业内部的机制,不能有效运行,说明企业经络没有顺畅,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升难以实现。“此次改革就是要动真碰硬,让企业经络通畅,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

    方案锁定改革目的:建立省属企业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劳动用工和人事分配与市场全面接轨,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省属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稳妥推进涉及面很广的改革

    改革专项方案不仅提出了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还列出了改革的时间表。有两个时间节点引人关注,一个是2014年全面启动深化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7户企业将基本完成;一个是2017年完成三项制度改革。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梁志仓介绍,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既包括普通员工也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稳定,难度非常大。

    与此同时,改革也势在必行。当前,宏观经济复苏缓慢,省属国有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刚性增长,经营压力加大,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省出台的三项制度改革专项方案,时间较早,时机较好。“动手早,推进更要稳。”梁志仓介绍,由于省属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参差不齐,改革难度有大有小,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将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7户企业率先推开,并且在今年基本完成,目的就是为改革的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实施主题方面,方案也清晰界定为省属企业。

    具体来说,将由企业根据专项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梁志仓介绍,省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将出台实施意见,指导企业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纳入专项考核。同时,省级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三项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政策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进改革。市场化为导向一轮系统关联的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内容看似属于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然而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却丝丝相系、环环相扣,需统筹推进。

    方案提出,在劳动制度方面,建立市场化的用工机制,优化岗位体系建设,参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完善人岗配置,对现有在岗员工实行竞聘上岗。“这项制度的改革,就牵涉到分配机制。”省国资委考核分配处处长游代丽解读,此举正是为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收入和市场接轨,按照市场化用工、市场化业绩、市场化薪酬的原则,逐步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价位,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的员工工资决定及增长机制。

    关联不仅体现在内部,更体现在整个国资国企的改革大盘中。

    方案提出,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改革工资总额确定方式。这也意味着,竞争性企业与功能性企业的工资总量确定方式将根据新的分类而革新。“三项制度的改革对系统推进的要求更高。”游代丽介绍,在层层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相关改革协调配套,方能使三项制度改革“落地有声”。

    细读方案,企业管理“去行政化”色彩后,“市场化”导向更加明确。

    方案提出,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按照面向社会、条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和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开招聘制度,畅通人才进入通道,把好选人入口关,依法自主决定劳动用工。

    与此同时,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企业各类管理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任期制。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在企业内部分配上逐步引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照集体协商等方式,合理确定相关人员的工资水平。

    游代丽介绍,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只有面向市场来畅通企业内部经络,企业才可能生成更加适宜市场竞争的能力。”   记者 董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