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蜀乡 竞展锦绣画卷——我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综述
剑阁县姚家乡团结村一景。 特约通讯员 郭勇 摄
□记者 刘佳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千万蜀乡农民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当下我省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这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次提档升级。
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了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村发展思路。将新村建设纳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随着《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的出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成为了我省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奋斗目标。
2014年6月,我省出台了《创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机制专项改革方案》,不仅明确当下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更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内涵赋予更多注解。提出将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复统筹并举,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耕读文明、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乡村情趣、民俗风情的保护。
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答案是:扶贫解困。
去年8月,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特困户闫朴民、闫戴明两家告别了居住数十年的危旧土坯房,搬进了亮堂的两居室,这是村上为他们安排的“农村廉租房”,每月租金仅为数十元。
自2012年起,巴中在建设“巴山新居”的过程中,创新启动了农村廉租房建设,把困难群体列为新村建设的首要受益对象。借鉴其经验,去年我省出台意见布局农村廉租房建设,以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为新村建设的优先对象。
今年4月,我省出台《四川省农村廉租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5年是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全面试点阶段,试点将覆盖21个市(州)、所有有农村廉租房需求的县(市、区);到2020年,全省将累计完成农村廉租房建设16.65万套,实现全省农民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不落下一户一人。
新村到底怎么建?路径更加清晰:将新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 苍溪县元坝镇将军村近年来通过搞“生态庭院”建设,号召有条件的村民依照自己喜好打造自家院落,在村里58户文化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每一处农居都成为一个生态庭院,一道农家景观,这是我省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和耕读文化传承的一个典型。
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明确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建改保”,尊重自然村庄村落变迁演进规律,合理调整和完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要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和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应保必保相结合;既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也要注重与环境相适应、注重功能配套完善、注重整体提升;尤其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关注文化传承。
新农村住得进人,也须留得住人,新村建设离不开产业配套。
去年,56岁的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干堰塘村村民庞露荣在离新家不到一公里的南充国际农业博览园找到了新工作,从此她不仅能陪伴正读小学的女儿,每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而像她这样在农业博览园务工的当地农民如今已有近千名。
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引进大型业主,发展特色产业,是我省新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随着近年来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的建成和传统村落的改造完成,通过充分发掘利用生态农耕文化、民族民俗风情、传统村落民居、农业休闲体验等乡村旅游资源和元素,连片打造乡村旅游带,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乡愁记忆、民族民俗文化、山水田园等乡村旅游精品区,也成为我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大重点。
2015年伊始,《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重磅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力争突破3.5万个,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目标。
蓝图指引,蜀乡各地建设正酣,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076个,涉及农户数达231.99万户,占我省农户总数的11.15%,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8817个,涉及农户数达1679.39万户,占我省农户总数的80.72%,并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