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纪实

01.09.2016  14:05

秋风送爽,学校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随着2016级新生入学日期的临近,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告一段落。截止8月31日,我校2016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128人,我校毕业生已就业总人数为7399人,全校就业率达91.04%.与此同时,一些毕业生投身以梦为马的创业实践中,一些毕业生开启了再攀学术高峰的新旅程,一些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一些应征入伍保家卫国,还有的当上了村官、参加西部计划……在毕业生就业的“寒冬”期,我校就业工作多点开花、成效突出。

学校高度重视 保证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稳定。”校党委书记王俊波、校长陈永灿多次在就业工作会议上如是强调,足以体现学校党政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育促发展,“招生、就业、校友”环环相扣,“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构建了全方位就业体系,确立了“一个机制”——齐抓共管促就业工作机制,“三个平台”——就业指导平台、就业市场拓展平台、就业实习平台,“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基层、服务国防的学校培养及就业促进体系,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切实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各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目前,已形成了由各学院院长、书记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和指导学院就业工作。一方面,各学院分管领导亲自抓、学办主任具体抓、辅导员抓落实,专业教师齐配合,实行就业率一周一通报,两周一总结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学院积极举办专场招聘会或兄弟学院之间的联合双选会,挖掘校友、董事单位就业资源,切实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部门协同联动 促进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在学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辅导员,人人都是就业工作人员。学工口与教学口协同联动,部门、学院积极发力、各司其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学生就业,渠道信息十分重要。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校领导多次带队到全国各地考察拓展学生就业市场。在校内以专场招聘、双选会以及网络招聘为学生就业搭台,一年来提供就业岗位60000余个,招聘单位共计2200余家。许多毕业生通过招聘会,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学校深知,学生就业成功与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就业理念。学校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根据学科与专业特色,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每个专业按不同模式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极大地提升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一位连续5年来校招聘的国企负责人说:“西南科技的毕业生品行好、能力强、能吃苦,一般到单位两三年就能成长为骨干力量。”这充分说明了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

全员参与  合力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全员全程育人抓就业,这是学校大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各学院整合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训,逐步建立了就业指导队伍。生命学院充分依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穿于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阶段,实现了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覆盖。制造学院以精准化、暖心化开展就业工作,针对有就业意愿但就业能力不足的学生,由辅导员和毕业设计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暂时没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和择业目标。经管学院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校友讲座、创业论坛、专家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专栏、就业咨询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学校依托我校大学科技园,积极支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依托我校国家科技园的优势,给予创新创业的同学更好的创业政策,落实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等扶持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就业创业师资力量,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指导,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思维,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多点“开花” 让毕业生找到好“出路

学校的就业工作始终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做好传统就业工作的同时,学校积极进行学生创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村官、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找到好“婆家”,愉快地离开学校。

学校对于有继续深造学习意愿的学生,加强服务与指导。以材料学院为例,2016届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430人,参加推免和考研209人,共有140人被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录取,考研成功率达到三分之一。

办人民满意大学”,重在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迎来送往,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幕又已拉开,压力重重、阻力重重,唯有“破冰前行”才能将毕业生就业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才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育人答卷。

(刘芳池 编辑)(招就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