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百余位师范专业学生参加成都树德教育集团第31届教学研讨会

28.04.2017  21:56

  4月21日,我校文学院、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百余名师范专业学生,前往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参加树德教育集团第31届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实践”。树德教育集团所属的20余所学校近百名教师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项活动是我校与树德集团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我校师范专业学生走进一线中学课堂,了解中学课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的教育事业打下基础。

  本次研讨会分为专题报告、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三个部分。

  专题报告中,成都树德光华中学的朱志刚校长首先提出了“反思教育,回归教育”的观点,朱校长表示“教育的起点是获得知识和经验,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他倡导广大的教师以仁爱之心面对每一位同学。随后,我校文学院张伟教授受此次研讨会邀请,做了题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实践”的精彩报告。张老师从核心素养课堂攻坚、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指向与思路、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策略三个方面对中学教学实践做出了诠释和指导。

  大会报告后是分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文学院的学子们来到高中老师何然的语文课堂,聆听了老师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课,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五次朗读以及由此总结出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与学习,让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一种规范而有深度的语文教学方法,学子们明白了古典诗词的教学一定要品味语言,要知人论世,文本、作者、读者三个一定要相结合,处理好“厚薄”、“内外”之间的关系,他要求学生们要有大局观念,多读多思,充分挖掘字词背后的人文内涵,还原文学,传承文学。

  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的学子们来到学术B厅参加了夏晋云老师《利用三角形全等侧距离》的课堂研讨活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新课讲授阶段,教师主要以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测我军阵地到鬼子碉堡的距离”为案例,让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接下来夏老师又通过两道练习题,即“测池塘最远两点A,B之间的距离”和“测量水杯内径”进一步巩固了教学重点,他让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将不易测距离的问题转化为易测距离的问题。课堂小结阶段,他带领学生回顾了本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该堂课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通过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来到了学术三厅,该课堂实例由树德实验中学的朱明宇老师授课,内容是7年级下册的unit7 《It’s raining. Section B 2a-2c》的阅读课,朱老师气质优雅,亲和力十足,在课堂上的老练与沉着与秀美的外形存在一定的对比,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每一张图片的匹配,朱老师都极为考究。最后来自成都师范学院赖荣莎教授点评该课,他谈到教师成长的三个必经步骤:模仿,独立,创造,精彩的点评让我校学子对师范生的成长轨迹更加清晰。同时,学子们还观摩了Mr. Hywel Bennett基于国际视野给国际部高一1班学生上的一堂主题为《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的课。这堂课让我校学子们看到了中国和英国教师教学思路的不同,课上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给予每个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并一一作出积极反馈,课堂气氛活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同学们参加了李文芹老师执教的《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补铁药物中铁元素含量》教学展示。课堂上,李老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这次教学展示,让学子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如何利用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子们来到了姚猛老师《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和条件》的课堂,课堂前段,姚老师向学生展示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例题,并标注出题干的关键词。几个题干的关键词均是和动植物的分布因素有关的,从而引入主题。在讲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因素的时候,姚老师在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了影响因素之后,立刻展示两道高考题并让同学们当堂完成并让同学分享答案并且说明自己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三学生复习旧知极为有效。

  新的教学体制下,具有发现性、解决性、获得性和反思性的课堂成为教学工作呈现新常态。深化教育集团合作性,构建教学共同体,沉淀教育研讨和实践成为新的目标。在本次见习中,我校的学子们被老师们多元的教育思维所吸引,不仅体会到各位老师深入课堂,用心地寻找着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与方法,更感受了他们时刻以己身之努力引导每一位同学的实际行动。

  “高师院校—中学”的“U-S(Unviersity-School)”模式是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和有效的形式。自2013年我校与树德集团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项目进行建设以来,我校与树德集团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今后,我校还将同更多优质中学建立更加巩固、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中学协同发展,协同教研,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搭建更好、更高的实践学习的平台,为实现我校“国内一流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目标而奋斗,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优秀、更专业的师资。


文学院学子合影


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学子合影


外国语学院学子合影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子合影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子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