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侧记: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11.02.2014  07:48

瑞雪兆丰年。成都市区迎来一场春雪。

成都西郊金牛宾馆。8个多月前,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现在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屈指可数的七八年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叮嘱声犹在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月9日至10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新形势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与会代表形成共识:要化解制约四川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根本出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激荡改革风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德阳是农村改革发源地,也是国企改革先行地区。德阳市市长陈新有重点谈的是统筹城乡、重装企业转型升级等德阳没有“完成”的改革课题。“小微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科技成果交易数量大幅增加……”绵阳市委书记罗强通过介绍科技城改革已经释放出的红利,表达改革向纵深“挺进”的迫切愿望。

改革的风气在整个会场激荡。

非公经济发展为什么一直滞后?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什么一直没能充分激发?农民为什么没能从土地上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代表们在对四川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动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城乡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剖析中,得出共同答案:不改革,无出路。

站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新标定的改革起跑线上,与会代表对新征程的艰巨性有充分认识。“通过过去30多年的改革,无论是中国还是四川,都已经跨入市场经济门槛,但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始终难以终结。”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认为,新一轮改革要啃的硬骨头,就是要撬动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眉山要做好改革的‘三个准备’,首先就是思想准备!”分组讨论一结束,眉山市委书记李静立即邀请同组的省委政研室主任冯键,到眉山为党员干部解读全会精神。要让敢为天下先、自我革新的改革风气在眉山激荡。蓄积改革底气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2月9日下午两点半,分组讨论正式开始。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多了个程序:由各组召集人朗读《决定》(讨论稿)。“近两个小时时间,听着一字一句的朗读,头脑中就浮现出一幅一幅的蓝图,分解成一项一项的任务,感觉推进改革的底气一分一分地增加”——有代表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如果没有符合四川实际的顶层设计,就不可能有效稳妥推进。”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认为,《决定》15个部分、58条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好的顶层设计,这是底气足的关键。

为与会代表增添改革底气的是《决定》科学下达的“任务书”: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清晰勾画,各个领域的改革还明确划定了“近期推开”,“先行试点”和“深入研究再作推开”等三个层次,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决定》的字里行间,大家强烈感受到推进改革的勇气和知行合一的决心。提振改革锐气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小平同志的家乡,广安的改革颇受关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自我解剖,下一步要更加解放思想,敢于承受阵痛,勇于承担责任,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作为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

改革要有紧迫感,增强主动性,提高执行力,树立大局观;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不可丧失机遇、贻误战机。会场上涌动只争朝夕的急迫——提振改革锐气,撕开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突破口。攀枝花瞄准的重点是:以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契机,突出支持攀钢主辅分离等国有企业改革等六大领域的改革;南充要从金融“强项”入手,积极推动南充市商业银行在主板上市、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阿坝将探索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资源利用机制作为改革的优先选题……

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和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则提出,要在“”上寻求突破:一方面,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加快培养一批“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敢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进一步把群众推到前台,特别是在改革中左右为难的时候,群众的期待和利益有最后的决定权。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