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承办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分论坛活动
4月8日,作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论坛之一,“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行。本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我校与重庆大学承办,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论坛聚焦大会主题,围绕后疫情时代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度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交流分享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共谋高等教育改革,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沈火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学校副校长苏伟洲主持论坛。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 研究院所等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
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
姜恩来在致辞中指出,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胸怀国之大者,把人才培养放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谋划,着力加强新时代高素质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为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就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素质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姜恩来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力,切实增强生态文明价值引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创新推动,有效提升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他希望高等教育工作者贯彻新发展理念,肩负起绿色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恩来致辞
沈火明表示,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积极组织、参与四川省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构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和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及对外开放水平。全省高教战线以“对标竞进、争创一流”为总抓手,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内涵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高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目标,自觉肩负起高等教育支撑“四化同步”、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五区共兴”的历史使命,奔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征程。站在新发展起点,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建设高质量环境学科教育体系,深化环境学科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环境生态创新人才。他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为推进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学科发展、青年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沈火明致辞
苏伟洲在主持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表示,西南科技大学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按照“服务国家、扎根西部、学科贯通、融合创新、协同育人”的培养思路,充分利用两个“西三角”科教创新区的资源优势、创新驱动和辐射引领作用,联合西安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组建“西部地矿环境类高校教育创新联盟”,与兄弟高校联合开展“一理念、五协同、三融合”地矿环境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他希望大家能够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同擘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环境保护,学科发展,青年人才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出谋划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苏伟洲主持
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西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辉,长安大学秦岭生态研究院院长钱会,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赵锐,浙江农林大学校团委书记魏玲玲,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结,以及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孙仕勇等8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主旨报告。
张广清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变革背景下,高等教育需主动适应能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对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新要求,在广泛传播“双碳”理念,全面培养“双碳”人才,全力攻坚“双碳”技术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刘波以“能源特色高校专业绿色智能升级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题,对能源特色高校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李辉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实践理路,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实践基地。孙仕勇在题为“根植‘两山论’,面向西部协同培养地矿环境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报告中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坚持“服务国家、扎根西部、学科贯通、融合创新、协同育人”的培养思路,分享了联合高校组建“西部地矿环境类高校教育创新联盟”,多元协同着力推动“一理念、五协同、三融合”地矿环境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改革实践经验。
张广清发言 |
刘波发言 |
李辉发言 |
孙仕勇发言 |
钱会发言 |
赵锐发言 |
魏玲玲发言 |
陈结发言 |
钱会结合长安大学水资源类专业建设情况,提出高等教育需注重地学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需求接轨。赵锐从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实践创新、教学评估创新等方面对双碳背景下《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优化路径建议。魏玲玲分享了浙江农林大学全面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开展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研究、生态实践,将生态理念融入校园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经验。陈结从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面向产业的工程实践体系创新,国际化跨文化融合培养途径拓展等方面,介绍了重庆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此外,参会代表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就新时期“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等话题,分享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难点,深入探讨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如何抓好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王丽明 编辑)(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