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四川屈氏宗亲会秘书长:用创业激情传承“气节”

01.06.2014  09:11

原标题: 80后屈氏宗亲会秘书长:用创业激情传承“气节

不吃粽子,不过端午节,一心只想着赚钱,这是5年前屈昊的生活。如今,他却是四川屈氏宗亲会的秘书长,参与族谱编修、祭祀祖先屈原,把端午节过得活色生香。这种转变,来自于多年来在外漂泊奋斗后,对精神文化认同感与归宿感的追求。

曾不吃粽子不过端午

屈昊是河南人,2006年来成都创业,现在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在生活压力下,他曾无视一切传统节日,“不吃粽子,不吃月饼,也不过端午中秋。连春节都不怎么过。

屈昊的时间去哪了?全部用来打拼事业,赚钱去了。他笑着说,这样的生活过了好几年,但事业有成了,却发现内心的空虚感却越来越强烈。直到2009年端午节,在网上看到四川13位屈氏后裔到湖北参加屈原的纪念展,他突然动了联系宗亲的念头。

最年轻“秘书长”上任

手捧粽子向屈原画像鞠躬、敬茶,在560位屈氏后人的见证下,5月26日,2014年四川屈氏后裔端午祭屈原的活动结束了。作为组织者之一,屈昊凡事亲力亲为。

这是2010年以来每年端午节前他必做的事之一。自从5年前联系上屈氏宗亲后,屈昊将创业激情投入对端午文化的研究中。去年,他被选举成了四川宗亲会秘书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屈氏宗亲会秘书长之一。

干这个工作一分钱都没有,但很满足,找到了文化认同,也找到了‘亲人’。”屈昊说,现在宗亲会已联系到了800多位在川屈氏后裔,梳理出了自屈原之后的76代人。屈昊还坚持每周日下午听两个小时的国学课。

带4岁女儿感受传统

一个民族必须对传统有所记忆和传承。”屈昊说,“很多年轻人不过传统节日,反而喜欢像‘双十一’、‘双十二’这些造出来的节,有什么意思呢?

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宗亲会聚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今年三分之二的都在40岁以下,还包括30多个小孩。“我们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端午活动,有小孩的要带上小孩,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今年他也带着4岁的女儿参加了活动。

她知道屈原,也知道端午。”屈昊笑着说,看着叔叔阿姨们穿着汉服拜祖先,尝着父辈祖辈亲手包制的粽子,关于端午的记忆就这样种在了屈原第73代后裔的脑海中。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臣童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