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再建1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灾害来了,居民知道怎样逃生

20.04.2016  12:56

皮坝村的逃生标识牌。

本报讯(记者 陈碧红 文/图)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往哪里逃生?通往外界的道路被阻断时,该如何寻找食物和水源?灾害发生时,这些“常识”可以救命。4月19日,记者从邛崃市民政局获悉,为培养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提高逃生技能,今年邛崃将在去年完成11个标准化社区的基础上,再建1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在邛崃道佐乡皮坝村村委会广场前,四五个展板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标志符号,而在旁边一张皮坝村地形地貌图上,还画上了各种线路图。这些远远看上去特别醒眼的展板,全是逃生标识和逃生线路图。

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建设,要求自然灾害来临时群众能够通过完整的标识,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避难场所或安全地域,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据邛崃市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陶福志介绍,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建设,在硬件方面至少要具备8类标志系统,即成都市综合减灾标识系统、社区(村)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标识系统、自然灾害疏散导向标识系统、避难场所标识系统、自然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系统、综合减灾指挥标识系统、减灾物资储备标识系统、防灾减灾宣传标识系统。在软件方面,还要组建相应的志愿者队伍,以及针对基层干部开展组织逃生应急技能等。

去年初,邛崃在该市启动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试点建设,并作为民生工程加快全面铺开,首批选取了包括受“4·20”芦山强烈地震波及的重灾区、非重灾区的村(社区)共计11个进行试点建设。按计划,2016年邛崃还将投入100万元资金,再建1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示范社区,涉及该市临邛街道、文君街道、卧龙、前进、高埂、临济、火井、夹关等10个镇乡(街道),惠及人口5万余人。

目前,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工程已进入公开比选程序,待前期方案设计出台后,即可投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