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居民主体意识”将是成都社区未来的方向

05.12.2016  08:33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刘星)12月4日,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市民政局主办的“社区营造: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召开,20多位海内外社区营造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省市民政部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负责人齐聚成都,与成都社区工作实践者们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对话——探讨怎么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社区营造”是指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持续以集体行动来处理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例如居住环境的改善、公共空间的营造、安全秩序的维护、居家养老的需求、邻里守望的期待等。

“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怎么破?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社区是居民的。我们以前的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社会组织进入社区直接提供服务,社工到社区做做活动,做些个案,也就是政府‘点菜’、社会组织‘配菜’,居民坐享其成,社区居民作为被动接受者,往往不会满意,因此,要变服务的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通过激发自组织、转化自组织、培育社区领袖、开展公共素养公民意识教育、寻找支点撬动总体营造、协商寻求社区共识、整合资源推动社区发展、多方协力共同营造城乡社区、加强对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的支持保障,真正实现社区营造的目的和宗旨。”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对社工组织的扶持力度,2016年更是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以3年为周期,推动第一批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