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 “走解办惠”群众受益
去年11月省委开展“走基层”活动,干部深入一线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核心提要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上的讲话
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建立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紧密结合,用制度约束干部、规范行为。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
——王东明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去年11月,省委开展“走基层”活动,这是立足全省实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眼作风建设根本,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重大意义有三:一是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全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用干部“走基层”把作风转变现实化、常态化;二是提前从争民心、得民心上预热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三是省委着眼长远,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方法路径。
“走基层”概括起来说,方法是“干部下去”,倡导干部亲力亲为、主动到一线服务群众的时代理念;任务是“解难题、办实事”,体现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的宗旨情怀;目的是“惠民生”,追求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走基层?
干部脚沾土百姓心不堵
政策执行者:
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
走基层就要走下去,民声在一线倾听,问题在一线解决。群众的意见是镜子,可以照出工作的“真容”;群众的意见是尺子,可以量出工作的“长短”。
记得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爆发后,草坡乡受灾群众受次生灾害影响整体搬迁,群众利益受到巨大影响,过渡安置还是永久安置,意愿随时变化,近半数群众不愿离开。金波村一组人均林地40亩,人均耕地4亩,农林作物种啥收啥,如果没有地灾隐患,当地群众可说是丰衣足食,当地群众都不愿“足出户”。
我先后11次进入草坡乡,一方面宣传搬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组织群众到安置点参观,帮助群众对比分析得失,让他们看到重建希望。我们走村入户,带着真诚讲危害、带着责任讲政策、带着感情帮群众,最终,愿意外迁安置群众从56.5%增加到92%以上。
干部脚沾土,百姓心不堵。“走基层”中最大体会是,只要党员干部多一点自己教育、少一点教育群众,就能赢得群众信任;只要党员干部多服务理念、少管理思维,就能赢得群众支持;只要党员干部多科学态度、少回避问题,就能赢得群众拥护;只要党员干部多负责、少责备,就能赢得群众理解;只要党员干部多言传身教、少空洞口号,就能赢得群众满意。
走出啥成效?
台账工作法为民办实事
政策受益者:
中江县悦来镇群桥村5社 黄承凯
前些年和儿子外出打工,把土地转给同乡的黄承明耕作。1992年,黄承明不再耕作我家土地后,社里经过集体讨论把我和儿子的土地进行了另行分配。
2013年我回到家乡后,向社里要求要回原来的土地,但部分村民不同意。我为此多次到县上上访,但事情一直没有解决。
这期间,村委会在我回乡后就协调过这个事情,后来按照“台账工作法”要求,村委会干部仔细核实了事情原委,将此事纳入了《稳定工作台账》,并及时上报了悦来镇党委、政府。通过《稳定工作台账》,悦来镇党委、政府了解到我的事情后,专门召开了专题党委会研究,召集我和其他群众代表听我的诉求和意见。随后几天,悦来镇副镇长戴琳,多次与村干部一起反复沟通协调。看到干部真心实意为我奔波,我和儿子同意以小调整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前不久,悦来镇、村干部一起组织群桥村民召开了社员大会。经讨论决定,原有土地没分到其他社员的马上分给我,不够的再在社集体土地上进行调整。同时,考虑到我多年外出,老房子已垮塌,村上还一并帮我把宅基地协调好,帮我重新修建房屋。这件事让我感慨不已,“上访不如‘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