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旗”“点灯”“托举”“架桥”——西南科大“尽所能供所需”助力布拖县乡村振兴

23.12.2021  03:34

2021年11月15日早上,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地洛镇依子村,晨雾久不散。冬已至,天已冷,村里的彝族孩子们却无比欢欣雀跃,仿佛“库斯”(彝族新年)提前到来。这一天,一群叔叔阿姨来到村里,为他们送上了新衣新鞋。

前不久,西南科技大学驻村干部鲁炜中、曾小进通过村里幼儿园了解到,不少家庭没钱给孩子们购置冬衣,孩子们不免受冻,于是请求协调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会捐赠资金3.5万元,购买了保暖冲锋衣、加绒裤和运动鞋共107套。再过5天就是彝族新年,他们带着新年的礼物与祝福来到了这里。在整个捐赠环节,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如冬日里的暖阳般灿烂绽放。“叔叔阿姨,兹莫格尼!”孩子们的感激溢于言表。他们穿着新衣新鞋,唱着彝族歌谣,吃着坨坨肉,相互表达着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此次捐赠活动是西南科技大学帮扶依子村幼教点“育苗计划”行动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助力布拖县乡村振兴的一个剪影。今年,西南科技大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实现“四项工程”的目标要求,助力布拖县乡村振兴工作,为布拖县带去了一个收获良多的2021,让他们迎来了打赢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后的第一个喜悦的彝族新年。

党建“竖旗”   筑牢乡村振兴理念

一场场严谨深刻的研讨会,一个个细致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次次亲身的下乡研讨,学校自承担定点帮扶布拖县乡村振兴任务以来,迅速派出驻村干部,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制定工作计划,拟定帮扶方案,明确了十大专项任务。

学校党委高度认识“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四川省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建立党政领导联席工作制度。学校制定实施了《定点帮扶布拖县2021年度实施方案》《定点帮扶依子村“十四五”工作计划》,组织召开常委会、专题工作会和校地党政联席会8次,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到县镇村现场办公,落实帮扶政策、解决村民困难。

学校党办校办统战部、科技处、人事处党支部分别与当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合开展了“党建连连看”“党建月月谈”等党建活动,组织开展 “党员干部+农户”结对帮扶活动,组织24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依子村脱贫户和监测户,制定了结对帮扶责任监督和考核制度,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和联系人,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学校还为54名布拖县科级干部进行了为期1周的能力提升培训。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开展了“强化党性法纪意识、建设法治机关”“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等10余场专题讲座和主题学习,并组织学员前往梓潼、北川等县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教育“点灯”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1年12月6日,在地洛小学教室里,孩童们的稚嫩童声,在婉转悠扬的四川清音伴随下,飘荡很远。来自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付琪副教授,用一只木筷、一个瓷碗,配以动听的歌喉将儿歌“娃哈哈”精彩演绎。这是西南科技大学老师们为依子村孩子们准备的艺术畅想之旅。音乐课、舞蹈课、绘画课,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艺术之灯。活动期间,学校向地洛镇小学捐赠了四川曲艺盘子打击乐器、水彩画专用调色盘、DHS口风琴、C调葫芦丝、奇美竖笛等教学用具。今年以来,西南科技大学致力于让布拖县孩子们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推动当地群众转变基础教育观念,“坚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征途上掉队”,并将其作为帮扶地洛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固本强基”小学(幼教)师资培训,选派附属小学校长、附属幼儿园园长,小学主干课程教学组长、骨干幼儿教师到地洛镇中心小学、依子村幼儿园开展《倾注“爱”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专题讲座和各类教学示范课、评教课,受益教师学生300余人次。学校正在实施的依子村“育苗计划”,拟通过5年的帮扶,为依子村少年儿童提供前沿素质教育帮扶,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促进基础教育振兴。

学校向团中央申请获批研究生支教团布拖支教点,组建了“星火燎原”研究生支教团,计划持续开展为期5年的支教活动。学校组织优秀大学生深入当地开展农业技术、文化艺术、教育关爱、电商技术、法律知识普及和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志愿活动。王福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之一,依子村正是他的家乡。他跟随学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猛博士带领的实践团队,回到家乡的田间地头,考察作物生长状况,解决农户关乎生产问题。他还协同驻村帮扶干部推动支教实践平台建设,给当地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等答疑,为孩子们埋下读书的种子。在当地考察时,实践团还遇到了王福昀的母亲,她看到实践团队如此有声有色,极其兴奋热情,她说:“家里的孩子都能读书了,走出了两个大学生!

产业“托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卖了2只羊”“我卖了500斤大米。”集市现场,村民们身着彝族、苗族盛装,互相好奇地打听着对方卖了多少东西,卖了多少钱。这是10月25日西南科技大学与地洛镇依子村的定向采购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西南科技大学后勤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何涛成为了村民眼中特殊的客人。

上个月,这位老总一次性网购了我们将近7万元的青花椒、大米和土豆。得知何总这次要到村里来现场采购,村民们把能卖的都拿来了,希望卖个好价钱。这不,村委会都成了农特产品超市了。”依子村村委会书记胜扎次哈笑着说。不到1个小时,何涛总经理就采购了村民大米6000斤、牛肉400斤、羊肉2000斤、土豆1000斤,采购金额将近11万元。到今年10月为止,学校已定向采购了布拖县农业企业近100万元的农特产品,且这种以购代捐的义卖活动还会继续持续,助力解决当地群众种养殖业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原计划购买的猪肉、鸡肉等,老百姓现在还舍不得卖,说要我等他们把牲畜养肥了再来买呢!”何涛说,“学校每天要保证4万多名师生员工的饮食供应,原料需求很大。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帮扶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采取订单式预买的方式,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提前半年订购村民们自种自养的农产品,让村民们不用走出村子,就能把自己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定购活动刚刚结束,现场又开展了西南科技大学蔬菜种子捐赠仪式。每户村民都能领上2包蔬菜种子,有白菜、西红柿、糯玉米等几十种类别。“要不了多久,全村就成了蔬菜种植基地了。”曾小进说。蔬菜种子种到地里以后,学校还要派技术专家来定期指导专业技术,争取形成产业链,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农村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已成学校帮扶工作的常态。学校派出“四川省三区科技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等省级科技专家为村民们提供种养植业技术指导,帮助地方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广辟增收渠道。

智志“架桥”   催生未来发展动力

    宫保鸡丁、蒸烧白、梓橦香碗、太安鱼……,一道道传统经典川菜被陆续端上了布拖县地洛镇职工食堂的餐桌,让当地干部群众大快朵颐,令他们的味蕾过了“川菜瘾”,体会到了舌尖上的幸福。“真没想到,在地洛可以吃到这么正宗的川菜。更没想到的是,这些菜品竟然出自每天耕地放牛的彝族农户之手。”地洛镇副镇长甲巴瓦格说。

    今年10月,地洛镇党委政府推出了“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新食尚”活动,旨在改变彝族群众在举办红白喜事时大肆杀牛宰羊、铺张浪费的习俗,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用餐。为了解决当地群众不具备制作酒席菜肴技能的难题,学校派出了后勤集团饮食中心行政总厨蒋琳和技师郎启寿,在当地开展了川菜制作技能厨师培训活动,首批培训了7名彝族学员,基本掌握了6大类50道菜品的烹饪技术。“这7名彝族学员学成出师后,将专门为当地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红白喜事酒席制作服务。今后,花不到以前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几十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品。如此一来,举办宴席的主人家既有了面子,也极大地减轻了经济压力,可以有效杜绝因红白喜事返贫致贫的风险。”地洛镇党委书记嘿哈刘子高兴地说。

    西南科技大学设立了“布拖乡村振兴”智库研究专项,旨在孵化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作为凉山州布拖县地洛镇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目前已立项《布拖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研究》《布拖“凉山黑绵羊”特色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地洛镇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研究》3个智库研究项目。

    10月21日,大凉山彝族村民吉地日火从大凉山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参加西南科技大学帮扶布拖县依子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他在认真听完了与自己家乡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的专题报告,参加了农村职业经理人业务培训、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学习等学习活动,还实地考察了方水乡白玉村新农村建设,以及江油市馨川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真没想到,我这个来自大凉山深处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有机会当一回大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这么多有用的新技术。

    2021年,学校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集聚高地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帮扶工作专班,出台了帮扶工作专项实施方案,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全力实施助力布拖县乡村振兴“党建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智志双扶”的“四项工程”。

2022年,西南科技大学将继续秉持“帮扶地所需、即学校所为、尽学校所能”的帮扶工作原则,科学优化和组织实施“四大工程“,扎实开展学校2022年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助力县镇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蒋道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