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籍川大留学生把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带回家乡
爱中帮医疗队同尼泊尔伤者沟通。
地震突袭 他从中国网站获得信息
尼泊尔强震发生两天前,爱中才从成都回到加德满都看望父母。他不喜欢计划,于是也没刻意安排何时回川,在家里过着悠闲日子。25日,爱中在家午休时遇上了地震。
房屋没有在摇晃中受损,电视却从桌子上摔了下来,屏幕破碎了。爱中从床上爬起来,和家人一起跑出家门。半小时后,还能上网的他,从中国的网站看到发生了地震。爱中一边喊邻居撤到空旷地带,一边喊上熟识的人疏通道路,搬走从高处落到路上的杂物。
随后,他在电话中了解到,自己的两个亲戚死于这场地震,还有三个受伤。当晚,爱中和家人、邻居一起搭起简单帐篷。
经验丰富两次参与四川地震救援
对于地震救援,爱中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尚在华西医学院读研的他就和华西医院医生一起,来到德阳、绵阳。尽管爱中当时负责的仅是收集伤员病情信息,以供总结受伤类型分布,他还是了解了地震救援的本领。芦山地震时,他还参与救治了三个伤员。
他要把地震救援知识用在自己的家乡。26日,地震发生第二天,爱中坐摩托车查看了加德满都7所医院的救治情况。他看到其中一家医院的监护室塌了,其他医院不同程度受到地震冲击,加上病人不断涌向医院,不少医院只好把床位挪到了室外。他明显感到仅靠尼泊尔的救治力量难以满足伤者需求。
盼着盼着成都军区总医院派来救援
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队来到尼泊尔。这支医疗队带了45吨物资,还派了70多个人,他们的专长涉及绝大部分医学专业,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呼永河说,“这是中国首次派往国外的军人医疗救援防治队,相当于一个二级野战医院。”
之前,爱中在网上看到华西医院要组织医生赴尼泊尔参与救援,“当时就想到能不能帮助他们和尼泊尔人做好对接”。26日晚,他联系上了自己曾经的老师,老师把赴尼泊尔救援名单发给了他。
从26日晚到27日一整天,爱中反复用家里的座机联系华西医院的救援队员,却迟迟未能联系上。到了28日,听说成都军区总医院也来到了尼泊尔,在旧皇宫附近驻扎,爱中赶紧找到他们。这支医疗队带了45吨物资,有着半个月的补给。还派了70多个人,他们的专长涉及到绝大部分医学专业,用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呼永河的话说,“这是中国首次派往国外的军人医疗救援防治队,相当于一个二级野战医院。”
沟通桥梁 爱中填补四川医生盲区
在呼永河看来,虽然自己带来的队伍足够专业,可志愿者爱中更是必不可少。呼永河说,他懂汉语、懂尼泊尔语、懂英语,还懂医学专业术语,能够在尼泊尔伤者与医院医生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呼永河举例说,30日上午,医院派出的医生对尼泊尔病人实施了第一台手术,在让病人脱去上衣检查时,被病人坚决拒绝。这时,医生喊来了爱中。不到半分钟的沟通,爱中就说服了尼泊尔人配合中国医生做出检查。
呼永河清楚记得,他们在27日晚到达,并应尼泊尔要求设立创伤救治中心后,第二天早上,爱中就找到他们。随后,在他们29日接到的16个问诊、8个收治病人及30日接到的16个问诊、6个收治病人中,爱中大都出现在现场,帮助他们同尼泊尔病人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除此,爱中还帮忙登记尼泊尔病人的信息,如姓名、住址等。这些恰是四川医生的“盲区”。
校友见面 难忘华西医院特派医疗队
就在爱中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志愿服务时,仍然没有忘记同培养过他的华西医院的特派医疗队联系。“毕业了还是留学生嘛。”爱中如此认为。
29日下午,在他的华西医学院校友、尼泊尔人史岩同华西医院医疗队联系上后,爱中和史岩一起同医疗队队员张辉等人在加德满都碰面。从26日到29日,爱中终于见到了盼望的老师、校友。
随后,爱中同该医疗队一起来到尼泊尔骨科医院,了解是否能达成合作。在那里,爱中和医疗队队员看到那里病人多,医生不足,设备缺乏,医疗器械有限。那里的医生列出了长长的需求单,爱中帮他们转述给华西医院的医疗队队员。
此后,爱中又同队员们来到40多公里外的华西医院医疗队驻地,了解到他们截止到29日已经帮助了100多个伤者。在从40公里外的华西医院驻地回到加德满都后,4月30日,爱中又一次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的营地。这一次,他带来了三个志愿者,其中,一个是B超医生,一个是皮肤科医生。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爱中说,他要守着中国的医疗救援队,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