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赴尼泊尔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医疗队凯旋

10.05.2015  03:3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石小宏)5月9日下午5点30分,由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往成都的国航438航班徐徐降落在双流机场。58名首支赴尼泊尔救灾的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不辱使命,在出色完成了各项医疗救援任务后,乘坐这趟班机凯旋成都。机场的大厅里,早已挤满了迎接这支队伍凯旋的人群,当医疗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地走进大厅时,到处都是掌声和祝福声。医疗队员沈子男第一眼就看到自己3岁的女儿时,眼里满是泪花的他紧紧抱着女儿不肯松手。

13天时间里,医疗队救治伤员641人、完成手术280多台次、开展巡诊治疗2581人次,培训防疫人员400多人,取得伤员救治及时、零死亡的显著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国际社会和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许。“我们为有这样一支有能力、高素养的队伍而倍感骄傲。”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这样说到。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后,省卫生计生委迅速组建起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全力以赴紧急驰援,充分展示了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救死护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国际医疗救援的“中国行动”。4月26日上午11时,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示后,省卫生计生委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在8小时内就完成了价值480余万元、12.3吨医药后勤物资的筹备工作,并以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建设管理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为基础,迅速组建了由60名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当天赶赴灾区。成为尼泊尔地震后到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医疗队。

医疗队抵达尼泊尔后,正是救援黄金时间。由于伤员较多,医疗队当即决定“边搭建边救治”,一边派出部分专家赴附近医疗病区协助伤员诊疗,一边派部分队员在驻地开设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其余队员分头进行帐篷医院搭建和设备安装等工作。在医疗队抵达当天的短短的几个小时,就救治伤员83人。4月28日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最后1天,也是医疗队搭建的帐篷医院正式开诊的第一天,全体队员超负荷运转,经受住了伤员暴增和暴雨骤降的双重考验,当天即救治伤员168人。

在帐篷医院搭建完毕之初,医疗队积极完善组织架构,将医疗人员分为医技、住院、门诊、巡诊、药械5个小组,各组按照职责分工有序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伤员救治效率。同时,积极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沟通,与当地唯一公立医院——杜力克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与杜力克医院、当地军方医院建立了三方合作模式,从而形成了检伤、诊断、治疗、病房观察、转诊的一体化治疗模式,使伤员的救治很快从最初的忙乱转为有序有效。

在救治地震伤员的同时,医疗队还积极开展防疫工作。抵达灾区第一天,由5名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卫生防疫组立即着手开展驻地及周边饮水、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灾后防疫工作方案。并及时对驻地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厕所、污水等进行消毒灭蝇,对生活饮用水采样检测,并在灾民安置点和病房张贴尼泊尔文、英文宣传单,大力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医疗队高效、有序的医疗救援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形象,增进了中尼人民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赞誉。当医疗队完成任务准备换防离开时,尼泊尔当地特意送来锦旗,对医疗队在尼泊尔所进行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感谢。

医疗队队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杜波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疗队的队员们在尼泊尔期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卫生救援中,以丰富的灾难卫生救援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救治伤员,以优良的品德感动着当地的群众,尤其是把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积累起来的灾难救治经验运用到尼泊尔地震的救治上,全力争取生命黄金72小时的抢救,建立起分诊制度、与当地医疗机构一起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实施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宣传等,这些积累的经验在这次救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