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并非一定是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按照南京市教育局统一部署,5月26日南京各区教育局须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招生实施方案。本周末,全市城区也将统一组织小学新生报名登记。在南京今年严控择校的大背景下,还是要求按照学区就近入学。另外,南京今年小学和初中入学采取控制热点学校招生规模、空余学额实行电脑派位等方式,确保2015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符合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不少老百姓对“就近入学”的理解和“学区划分”的原则还存在误区。记者昨天采访教育部门资深专家,详细解释“就近入学”施教区划分的方法和原则,为家长解疑答惑。 通讯员 小宣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误解一:“就近入学”就是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权威解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相对就近,并非地理位置上绝对就近
一些家长说,我家旁边500米处就有一所学校,为什么学区划分把我们划到了1000米外的另一所学校?在家长们看来,“就近入学”就是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教育部门资深专家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能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接受国家的义务教育,各区教育局只能根据历史状况、结合现状实际合理划分施教区。“就近入学”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离家最近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划分施教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学校的设计规模、施教区的适龄儿童数量、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布局等等)。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A小学旁边新建一所小区,家长觉得从距离上看,就近入学就是应该上A小学。但是A小学施教区的适龄儿童数量历史上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布局,没有空额再去接纳新小区的孩子,教育部门此时就会将新小区的孩子施教区划分到相对就近并且尚有空额的B小学。
误解二:以直线距离或者以学校为圆心画圆划分施教区
权威解释:实际操作会出现施教区空白或重合,不可行
一些家长认为,学区划分应该以测量居住地与学校之间的直线空间距离来选择学校,或者以学校为圆心画圆的办法来划分施教区,这种看似公平的方法可行吗?教育部门资深专家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纯数学的方法必然会出现施教区存在空白区域或重合区域,要么就会出现同一居民小区划入不同施教区的情形,同时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老百姓能认可的施教区划分也将是全盘否定,在实际操作过程是绝对不可行的。比如孩子们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如果按照直线划分或者圆心画圆的办法来划分施教区,住在一期的孩子和住在五期的孩子就被划进了不同的学校,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学区划分除了科学,还要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相对稳定、老百姓能认可的施教区。”
误解三:离家近的学校有空额就应该可以上
权威解释:施教区划分应相对稳定,否则容易产生新的不公平
随着城市建设,一些老城区出现新的小区后教育部门会统筹考虑新建配套义务教育学校,为该区域新入驻的适龄儿童入学提供保障。这样一来,老城区住户虽然有原来的学区学校,但发现新建学校靠自己家更近,并且由于新小区入驻人群还没有饱和,学校出现空额,提出应该将自己的学区划进新学校。“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一来会产生新的不公平,首先原来的施教区划分已经相对稳定,突然一部分被划到新学校,原来的学校出现空额,教育资源浪费;其次,新学校今年接受了这批老小区学区生,第二年自己小区内适龄儿童饱和,原来老小区的孩子第二年就无法划进学区了。”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按照原则,施教区划分会根据每年适龄儿童数量等因素微调,但划分学区的大方向是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