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平昌农民圆了“城市梦”

02.02.2015  20:58

  走进平昌县驷马镇创举村,一座座巴山新居外观整洁靓丽、气势清新挺拔;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或散步赏景,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幅含饴弄孙、共享天伦的和谐景象引入眼帘。

  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平昌县创新思路,把乡村作为城镇来“经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目前,平昌共建成元山镇中岭、通木,驷马镇创举、元丰等178个聚居点、巴山新居11550户,近30个农村社区。

  创新管理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1月19日下午,元山镇通木村社区活动室内,坐满了村民,他们是来听取“社区互助会”安排下个月社区管理工作的。2014年初,通木村成立了“社区互助会”,以“治安有人管、纠纷有人调、困难有人帮、事务有人办”为目标,互助内容包括红白理事、调解纠纷、困难帮扶等。

  “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村民都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通木村支部书记陈其富说,为巩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村里还成立了卫生清洁服务队,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住宅区的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定点收集处理。

  “自成立以来,互助会共为群众做实事200余件,化解群众矛盾28件,清扫各种垃圾10余吨,真正实现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陈其富介绍,该村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巡逻、调解、为民服务三支队伍,建成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上访事件的“三无”和谐社区。

  盘活资源 杜绝农村社区“空壳”

  深冬大地,寒风瑟瑟。此时的驷马镇元丰村同利现代农业科技园中却是满园春色,火红的辣椒、绿油油的黄瓜、各种各样的苗木生意盎然,一拨拨游客在园中来回穿梭。

  “同利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元丰村建好巴山新居后采用土地流转方式引进的第一家企业。”据驷马镇党委书记李平介绍,该园区核心面积5000亩,是一个集农耕风貌、香花观赏、现代设施农业、原生态林地、有机果蔬、休闲观光和健身活动于一体的产业园区。该园区辐射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3.5万农户规模发展农业商品5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同时结合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年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解决本地农民3000余人就业。

  为让新村建好后得以持续长远有效发展、杜绝农村社区“空壳”,平昌县在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各种资源,采用土地流转和其他产权入股的方式引进业主,大力发展禽畜养殖、蔬菜林果种植和乡村旅游等产业,让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完善配套 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

  在元山镇中岭村,整齐的楼房,绿水碧波、垂柳环绕的文化广场,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农村社区。

  “现在住上了新楼房,村里所有设施都跟城里一个标准,安逸得很!”一直居住在这里的村主任葛飞,用自己亲身经历见证了村里发生的变化。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平昌县按照城市社区的建设标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化美化等配套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同步配套学校、卫生室、警务室、图书室、幼儿园、文体娱乐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县委农办负责人赵喜明介绍,平昌将进一步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真正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