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就业渠道 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就业竞争力
13.06.2017 14:00
本文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走进大学殿堂,其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学会知识、提升素质,能顺利成长成才,多措并举让其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位,并列为一把手工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这在四川工商学院形成了共识、合力,见到了成效。
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在眉山校区、成都校区分别举行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2018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招聘会,京东、百度、中建一局、全友家私、沃尔玛等800余家企业争选参与选拔优秀人才,共提供岗位近2万个,2000多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其中一家知名企业一次性招聘70余名学生。此举,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满意。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仅校企长期合作单位,就建立了200余家。多年来四川工商学院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都认为,我们非常看好工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学有所获,动手能力强,特别爱岗敬业。这是为什么?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缘由是该校探索出了一条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功之道。
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充分就业
有没有就业渠道,是否拓宽了就业渠道,这直接影响就业。四川工商学院做好了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这篇大文章。
——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一是充分发挥“校内+校外”资源,“校内”通过招就处、各学院、各部门产学研合作资源、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校外”通过各地就业局、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招聘网、就业市场QQ群和校企合作企业等多渠道收集适合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完善“互联网+”模式实现招聘信息全覆盖,通过线上“四川工商学院就业信息网”、“四川工商学院就业QQ群”、 微信、微博、短信平台和线下校园双选会、实习招聘会和就业信息专栏等方式进行及时发布,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好信息传递平台,通过“招就处发布信息—各二级学院转发信息—各班级收到信息—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意向选择就业单位 —投递简历—面试—录用—签定返回就业协议书—跟踪回访”的系统化方式,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多年来,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校园大型招聘会4场,校园专场招聘会100多场,接待用人单位达1000余家。
——深入校企合作,人岗匹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郫都区政府、眉山市政府、成都市就业局、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眉山市就业局、绵阳市就业局、乐山市就业局等各级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订单班、联合培养、专业共建等形式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六个共同”,即共同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研发科技项目和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目前,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为100%;建有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78个;与澳大利亚Altium公司、德国SAP、上海鼎捷等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0余间;学校还建有“生产型”工作室15间。学生通过企业提前订制培养,缩短与岗位的差距,实现人岗匹配。
——服务地方经济开拓就业岗位。 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地方人才需求,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契机,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一是与成都、眉山等地市积极开展市校合作战略,与眉山市科技局、教体局等单位签订科技创新合作联盟战略框架协议,参与电商、竹编、汽车维护、节能等产业的科技研发。与眉山市文联、党校、社科联等建立全面战略关系,成立了四川工商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竹编产业研究所、“社科联”,弘扬地方文化,推进产业发展。与中国人民银行眉山中心支行等5家单位和企业共筑研究与服务平台。
二是根据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拓展,开展跨专业融合,学以致用。如在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健康养老方向等;英语专业与学前教育及电子商务专业融合,共同打造学前双语教育及跨境电商培养方向。
学校还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建“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成立中兴通信学院,共建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提升培养质量,培育专业特色。学生一进校,就签订推荐就业协议。
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持续做好了大学生征兵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
四川工商学院一开始办学就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实现了多赢。
——需求导向,优化专业。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以现有工科(5个门类,9个专业)和商科(5个门类,10个专业)为依托,对接成都市、眉山市和天府新区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打造“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发展健康养老、旅游管理、环境保护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完善现有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和建筑科学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做优现有的工程、信息、管理、教育、语言、文化艺术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目前,学校建立了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同类民办高校特色重点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地。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明确“师”字型目标规格。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需要对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较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生产一线的“师”字型应用型人才。
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打破了以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的模式,按职业岗位(群)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构、优化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用为本、互相融合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六大原则”:即凸显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体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搞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和实训比例,增加协同育人学分,增加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学分,增加第二课堂学分,力求“工学结合,实训贯通,知行合一”。吸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同时引企入校,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设置一定学分的实务类课程(讲座),邀请企业主管担任主讲。如成都鼎新、上海贝电等企业“高管”先后有100余人次来到学校授课。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学校强化了就业指导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就能适应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和成功。
——课内课外相结合,做好职业发展教研室工作。 职业发展教研室成立于2011年,主要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课程从大一到大四,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着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支持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一是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加实践创新学分,设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
二是鼓励技能竞赛。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含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三等以上奖励800余项。
三是注重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建有创新创业俱乐部,并与国家级创业孵化器成都创梦空间等深度合作,共同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已有50余个学生团队加入俱乐部参与孵化,18个创业团队成功注册实体企业。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国家级21项、省级26项。学生候弘岐、杨彬等创建了“四川楼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创成都本土O2O“网上超市”的先例。学生李寿星等发明的多功能餐桌用盒获国家专利,在郫县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四川博蕴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年收入1000余万元。2015年8月,“CCTV中国青年创业实战公开课《创业英雄汇》”成都站海选,我校的两个创业项目成功入围,其中“掌柜”项目是29个项目中唯一的在校生团队项目。2016年4月,国家有关领导到成都郫县菁蓉创客小镇视察,肯定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此外,学校建立健全了就业机制,组织保障有力。 连续几年,学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主要领导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做深产教融合的项目,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来源:招生就业处 | 作者:
本文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13.06.2017 14:00
重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凭毕业证即可在成都落户
四川在线消息:今日,Sc.Chinanews.Com.Cn
法工委赴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就业创业促进立法调研
6月22日,人大网
【党代会媒体聚焦】人民网:四川大学用优秀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
编者按:6月23日,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