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走出“深闺”可共享 四川探索军民深度融合
(改革开放40年)“高精尖”走出“深闺”可共享 四川探索军民深度融合
中新社四川绵阳7月16日电 题:“高精尖”走出“深闺”可共享 四川探索军民深度融合
作者 王鹏
“以前我们生产的发电机接受电磁兼容性检测需要送到北京,现在在绵阳就可以了。时间由一个月缩短到7天,费用也降低了70%。”谈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学仪器对企业开放意味着什么时,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明列举了上述数字。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17年1月,在拥有十几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下称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绵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明称,绵阳聚集了一大批军民融合特色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众多,“但有些利用率却不太高,同时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有使用仪器设备的需求。”
据陈光明介绍,共享平台以市场为主体,完全公司化运营,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仪器资源持有方和需求方之间搭建桥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通过平台,企业很容易找到哪家科研院所能提供哪项服务,价格、地点都一目了然。”
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校准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一批“高精尖”科学仪器。多年来它们仅供长虹自用,但如今通过共享平台,这些“高精尖”走出“深闺”,发挥出了更强大的创新潜力。
该实验室主任钟涛说:“以半电波实验室为例,(它)主要进行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造价近千万元(人民币,下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投入就太大了。”钟涛表示,电磁兼容测试是电子产品进行3C认证的必要测试,实验室共享后,既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研发进度,又节约了检测费用。
正如钟涛所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研发过程中涉及的大量检验和测试,往往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桎梏”。对此,刘昆明感受颇深。
“我们主要研发超低电磁干扰永磁发电机,在研发定型过程中,必须对发电机进行电磁干扰检测。”刘昆明说,如果企业自建检测实验室,至少要花费数百万元,因此他不得不将发电机运输到北京等地,检测周期长、费用高。
但如今通过共享平台,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我们在绵阳一大型军工科研院所实现了检测,时间由一个月缩短到7天,费用也降低了70%。”刘昆明说,共享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支持。
数据显示,共享平台从2017年正式上线到今年6月底,已累计服务用户约1300家,合同服务金额超3000万元。
“共享平台以全链条的仪器服务为核心,切实推动了军地协同创新。”共享平台总经理陈俊岗告诉记者,目前共享平台已累计有3500余单涉及军地协同创新的相关服务,其中26项已经促成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据介绍,截至2018年6月底,共享平台已经上线超430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设备原值近40亿元,聚集了各类专家215人,专业领域涵盖材料学、应用化学、仪器分析等,形成了一万余项指标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共享平台活跃的服务机构不少于100家,仪器服务专家团队不少于1000人,整合仪器设备不少于10000台(套),年服务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0000家。”陈俊岗表示,届时共享平台将基本建立全链条仪器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团队,成为国家级军民融合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