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小龙虾长在烂泥沟?小龙虾喊冤:我是人工养的

09.07.2014  13:06


小龙虾的价格从12元到17元不等。



7月8日,成都水产市场中的小龙虾的销售依然火爆。



制图杨仕成

  又到了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吃货们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又为网上的言论感到惶恐不安——“小龙虾是虫,不是虾”“小龙虾长在烂泥沟,曾经是用来处理尸体的”……小龙虾真有这么吓人?华西都市报记者求证,小龙虾是淡水虾,市面上的小龙虾多为人工饲养。

   网上越说越玄

   日军养小龙虾处理尸体?

  “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输入中国用来处理尸体的!”近日,一则关于小龙虾生存环境的帖子在网上疯传起来。

  文中提到:“二战时期,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需要处理大量的尸体,考虑到用焚尸炉消耗能源太大;如果采取初级火化,再分解成小块排放的话,会造成周围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因此日本人想到了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中国,担任水体清洁的工作。此外,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能够在烂泥沟、化粪池的排水口里生存,越是污染严重的河道小龙虾越多,水越干净,死得越快,而铅,汞,砷等严重致畸化学元素也会在克氏螯虾体内大量聚集。”

   吃货花容失色

   未必吃虾的我百毒不侵?

  “不得哦!”吃货白女士听到这一说,吓得花容失色,“我每年夏天都会约朋友吃小龙虾,喝啤酒,未必我是百毒不侵?”每年夏季是小龙虾的繁殖高峰期,也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

  7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了成都市青石桥海鲜市场,这里一斤小龙虾的价格从12元到17元不等,其中个头较小的小龙虾卖得更好。“我们的货都是从武汉运过来的。”摊主刘先生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小澡盆,里面的小龙虾已经所剩无几,“生意好的话能够卖掉四五百斤。”

  随后,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多家餐馆发现,爆炒小龙虾、麻辣小龙虾等颇受食客欢迎,老板罗先生说,每天都能卖出上百斤,周末来吃还需要排号,“我们煮小龙虾都会把脑壳掐了,因为那是最毒的地方,顾客可以放心吃。”

   记者现场求证

   成都小龙虾从哪儿来?养在水塘稻田,吃的是麦麸

  那么,网络上热传的“小龙虾生存在污水沟”的说法靠谱么?记者进行了求证。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是一种淡水虾。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日本传入中国。小龙虾繁殖能力强,又没有天敌,所以在我国南方迅速繁衍开来。

   谣言:“小龙虾是在烂泥沟里收集,污染越严重的河道虾越多”

   辟谣:以人工养殖为主,多在稻田养殖

  “小龙虾并非生长在烂泥沟里,而是以人工养殖为主,多在稻田和水塘里养殖。”水产专家称,成都市面上的小龙虾多靠省外运输供给。

  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成都市石板滩附近的一家养虾基地,十亩大的水塘里饲养了成千上万只小龙虾,几个游客正坐在河边“钓虾”。水面上漂浮着几簇水葫芦,水中央有一个长约5米,宽2米的泥堆,“这是专门为小龙虾打洞准备的。”水塘老板夏先生说。

  对于网上的传言,老板夏先生认为“有点夸张”。他说,由于人工饲养密度大,小龙虾也很“傲娇”——饲料都是玉米粉或者麦麸,水深、水温都有要求。《新京报》在2011年就曾求证:“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员就对龙虾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汞、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小龙虾体内均有检出,但全部低于国家卫生标准。”

   谣言:“日军二战时引进小龙虾处理尸体?”

   辟谣:1929年进入中国 二战还没开打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舒新亚在《淡水小龙虾健康养殖实用技术》一书中提到了小龙虾的“前世今生”。小龙虾原产于美国,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

  1929年前后,小龙虾被作为饲料、食物进入中国,最早“登陆”的地点在南京附近。而此时,抗日战争并未开始,因此“小龙虾是二战时期,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需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引进”的说法并不准确。

   谣言:“小龙虾携带肺吸虫病,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辟谣:商家用的洗虾粉 才是罪魁祸首

  “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并非小龙虾,而是洗虾粉。”成都市363医院消化科医生姚宇亮说,被不少商家使用的洗虾粉,是一种除锈剂——草酸,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洗虾粉含有蛋白酶,会分解人体内的蛋白质,导致酸碱度失衡,影响肾功能。

  而对于小龙虾携带肺吸虫一说,姚宇亮认为,几乎所有的鱼类、虾类体内都有寄生虫,简单的清洗并不能去除寄生虫。“在烹煮的时候,温度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5分钟,才能杀菌。”姚宇亮说,小龙虾的内脏集中在头部,易堆积毒素,“食用时,一定要掐去虾头,但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吃多了会增加肝肾负担,所以吃的时候还是要有所节制。”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