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扶贫须以创新助发展

26.01.2015  10:18

  1月20日,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与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新时期金融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近两年,小额信贷行业日新月异,在规模、机构数量、产品种类等方面显著增长,已逐渐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在此背景下,与会嘉宾就如何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怎样通过创新助力行业发展,特别是针对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目前,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使他们得到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曹洪民表示,政府在这其中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注重按市场规则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自主调查评审放贷。

  事实上,“去年以来,中央调整了扶贫战略,既要定位精准,又要到村到户,使贫困户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政策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要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具体措施,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做到不脱农、多惠农。通过金融手段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海波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将通过积极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和机制,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在扶贫小额信贷的产品和形式方面,我们特别鼓励创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央行随后也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与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确定了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相关配套政策正在逐步完善。

  从地方来看,小贷的政策配套进一步下沉。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发指导处伍鹰表示,小额信贷必须坚持“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核心是打造信用体系,根本要求是可持续。有需求是前提,小额信贷是用在扶贫产业开发上,因此必须要有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产业。“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策配套措施上为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奠定了基础”。

  小额信贷具有客户分散、成本高、成本控制难度大等突出特点,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副局长梅世文建议,需继续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对此他提出五个方面的发展思路:一是实行单独考核和核算,鼓励开办银行为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设立单独台账,设立单独科目,独立核算和考核;二是对扶贫小额信贷银行增加贷款支持,比如支农再贷款,再贴息等支持;三是基于税收的优惠,对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减免征收营业税等;四是适当提高容忍度,将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到5%,对形成的小额信贷坏账只要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规范操作,并不违背有关政策,就不必追究相关人责任;五是允许相关银行公开违约人行为,并纳入个人信用系统。

  寻求创新发展新路

  不可否认,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也面临着不少发展限制。福建省屏南县农办主任胡小青直言,当前针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面临三大难题:关注贷款可得性而忽视贫困户自身贷款有效需求,关注利息成本忽视服务便捷以及信贷产品的风险。

  小额信贷的发展也在通过创新制度、产品,提升服务效能以寻求更宽的发展之路。“国际经验表明,适合低收入人群的产品制度创新一直贯穿在小额信贷发展的过程中,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政府支持两大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小额信贷事业已经具备了可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滕红军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额信贷机构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和综合绩效的全面成功。”此外他也强调,在小额信贷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密切监测成长的风险和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比如过度借贷、投资组合风险过高、监管变化等。这些也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客户的保护以及金融教育、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包括商业银行、小贷公司在内的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将其小额信贷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结合起来。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发与创新部副总经理王彦涛表示,“坦率地说我们银行的网上银行刚刚起步,功能还不是很完善,从每一个客户、农户、扶贫户角度来看,下一步还需要完善功能,也可以利用现有互联网模式和互联网金融、掌握信息、便捷申请手段、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