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40小时课外班“拼娃”是顺应天性?

25.03.2016  21:21

  近日,一篇题为《北京的无奈:海淀区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个家长群和朋友圈中刷屏,并引起热烈讨论。这篇文章最早应该是发在网络论坛的帖子,是一名家长讲述自己7岁儿子在课外培训机构的学习经历,这个家长随之被冠以“海淀拼娃爹”的称号。(3月23日,中国青年网)

  前不久,一位“北大虎妈”给孩子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曾一度引发热议。一位9岁的“小P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北大虎妈”所造成的震惊还没有过去,这边就又冒出一位毫不逊色的“海淀拼娃爹”。小学生每周在学校大概有30节课,每节课是40分钟,大约20个小时,而这个孩子每周在课外上课的时长竟然有40个小时左右!真是令人无语。

  有哲人说,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麻烦的问题。确实,“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可复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极其个性化的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要自己觉得适宜就可以了。

  换而言之,对于“北大虎妈”和“海淀拼娃爹”的教子之道,旁人本无权置喙。但是,面对每周要上古文、钢琴、奥数等9种课外学习的“小P孩”和1周上40小时课外班的“海淀娃”,我等俗人,忍不住还是想问一声:“孩子还有童年么?”

  即便9岁的“小P孩”天赋异禀,不仅忍耐力、接受力等各种能力都远超常人,而且寓乐于学,在各种兴趣班中满足了嬉戏的需要,但总不至于每天睡6个小时就够了吧?难道连睡觉的天性都可以任意改变?

  “报这样多的班,其实都是孩子试听之后强烈要求报名的,本来认为他会三分钟热度,自己学一阵子后就不愿意学了,结果却是几个月下来到续报的时候,砍掉哪个班他都不干。” “海淀娃”的课外班难道真的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试问当初又是谁带着孩子去试听的呢?为什么要试这么多呢?试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拼娃”孩子会很累呢?诚如报道中所分析的:孩子“一个课外班也不想砍”,家长恐怕在“偷着乐”——因为这既暗合了家长内心的期待,同时也符合了社会上“尊重孩子”的主流教育理念,“皆大欢喜”。

  值得说明的是,“尊重孩子”并不是事事都顺着孩子,遵循规律与天性是其底线要求。试问,“海淀娃”一周要上40小时课外班,这符合教育规律与孩子天性吗?不砍,孩子太累;砍了,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娃他爹”真的有“两难选择”的纠结吗?如此发帖“晒娃”,到底是诉苦吐槽,还是暗自得意显示傲娇?

  平心而论,在压力山大的“现实”面前,家长很难不“拼娃”。但无论怎样“拼”,总不能罔顾教育的基本规律,甚至连孩子的天性也肆意践踏。如此打着“尊重孩子”旗号的“逆天”之举,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