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点赞是24小时书店的利好

24.04.2014  12:06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的著名人文书店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作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的书店,截至4月14日试运营一周共销售5925册图书,销售额达19.1万元。不仅夜间的图书销售量、销售额在增长,三联韬奋书店白天的图书销售也因“深夜书房”引起的关注度而受益。

    通过为期十天的试运营和调整,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下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举办开业仪式。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连线采访到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

    华西都市报:从你们提供的数据来说,是非常可喜的。但目前有很多人也只是为了体验新鲜。你怎么看?

    张作珍:确实,不管是销售额还是人流量,还是媒体的关注度等,方方面面都超出我们的预期。”

    华西都市报:对于未来,你们有怎样的预期?

    张作珍:这个不好做准确的预期。我是觉得,这种“惊喜”状况,要一直持续保持下去,不能太乐观。因为很多读者都是来体验一下的。

    华西都市报:有人给你们“支招”说,要长久留住读者,要举办各种文化沙龙活动。而要想盈利,通过文化用品、创意产品等等。

    张作珍:我们的确为夜间经营时间,设计了文化活动。比如一些夜读会。以后还会持续举办一些讲座啊什么的。毕竟,读者到书店来不仅是买书,更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方式。

    华西都市报:别的书店同行如果要想效仿你们,可行性有多大?

    张作珍:我觉得,效仿成功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地处绝好的文化商业圈,这么好的地段,是很难复制的。

    华西都市报:近几年,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一直都是不容乐观的。开 24小时书店,是一个突破重重压力的一个突破口吗?

    张作珍:这几年,一提到实体书店,都好像很忧郁,好像必死无疑。我们一直认为,实体书店还是有生存的空间,关键是看你怎么做。这次我们的书店施行24小时不打烊,吸引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关注,也让我们增加了很大信心。而且,我们还得到总理的肯定。我相信,这对实体书店整体,都是一个利好信号。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