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120校庆】著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郑锦龙在我校举办“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鉴赏”讲座

15.04.2016  14:39

在全校共同迎接建校120周年之际,4月14日下午,应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邀请,荷兰籍著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郑锦龙教授“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鉴赏”讲座在我校犀浦校区建筑与设计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小提琴演奏家郑锦龙与湖北省音乐家协会音乐爱好者联盟常务副主席李云中,共同为我校热爱音乐的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讲座开始前,校党委常委沈火明会见了郑锦龙、李云中一行,以及陪同来校的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牟岭虹等。会谈中,沈火明代表学校对郑锦龙、李云中以及牟岭虹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情况。沈火明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依托大学生艺术团和人文学院音乐系等校内力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艺术资源,提升学校整体艺术水平,已经与四川交响乐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此次能够有幸邀请到国际著名的音乐家郑锦龙先生来校举办讲座,相信对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会非常有益,这是我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重要活动之一,更是我校120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鉴赏”讲座由李云中主持,郑锦龙主讲。

谈到郑锦龙的生平,不得不提三个人:克里斯蒂安▪费拉斯、耶胡迪▪梅纽因,亨里克▪谢林。1976年后,郑锦龙举家移居香港,在那里他第一次在电视上演出,并有幸遇到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费拉斯。费拉斯邀请郑锦龙到欧洲学习,由于费拉斯的不幸去世,郑锦龙未能成行。1980年,郑锦龙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在德国的弗莱堡留学。1983年获得独奏文凭后,被梅纽因邀请参加瑞士格施塔德的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里,他跟随费利克斯·安德烈耶夫斯基、阿尔贝托·莱西和梅纽因本人学习。在此期间,郑锦龙在德国巴丹巴登认识了里克▪谢林。

德国有很多杰出的音乐家,最著名的是“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在讲座中,郑锦龙不仅谈论和演奏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还对比演奏了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音乐。他从音乐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讲起,到乐章中间的表现形式“带逗点”、“连线”,再到乐章与乐章间的设计、构造,最后浅谈了一下“炫技”。在整个演讲过程中,除了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郑锦龙还一次次拿起小提琴,变演奏边解说,从多个方面为师生鉴赏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关于音乐,郑锦龙这样认为:音乐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境界,看不见也摸不着。音乐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但是我们需要通过理性去学习它、去设计它。李云中总结音乐是“经过精心组织、被提纯的声音或者频率”。

在演绎门德尔松以及其他音乐家的作品时,郑锦龙和李云中也在阐述着这些音乐家的生平和个人情感,他们的创作无一例外受到自己情感的剧烈影响。郑锦龙认为,音乐是有形腔的,有其内在的逻辑,每一个音乐家的作品都不一样,就好像DNA一样,是独有的一种表达,在音乐中,DNA就是它的乡土味道。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与众多人生际遇坎坷的音乐家不同,门德尔松一直以来拥有优越的生活,他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阳光和快乐,郑锦龙评价说:“这些作曲家们,从巴赫开始,到莫扎特、贝多芬……,再到门德尔松,可以说,到门德尔松时,已经登峰造极,他创作出了最完美的作品。

讲座最后环节后,郑锦龙一一回答了台下学生的各类问题。他提出:“乐谱和文字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懂背后的东西。欣赏音乐,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心聆听,感受音乐背后在诉说的东西。


相关介绍 :郑锦龙现居荷兰的鹿特丹,曾在德国的弗莱堡留学。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音乐世家。7岁开始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当小提琴教授的父亲(郑湘河)学习小提琴。从1987年到2004年,郑锦龙一直在欧洲几个乐团担任首席。2004年10月,他被任命为荷兰最古老和顶尖室内乐团之一的Ducis brabantiae的首席。2007年,他被任命为世界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响乐团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