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要生存发展贵在坚持

13.02.2014  12:30
核心提示:创业一定是先苦后甜的。我觉得抓住一件事坚持下去,就能做大做强。湖北企业主谢鹏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十年间,他的公司起起伏   “创业一定是先苦后甜的。我觉得抓住一件事坚持下去,就能做大做强。”湖北企业主谢鹏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十年间,他的公司起起伏伏,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2月6日,本报记者在位于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的大鹏肉联加工有限公司采访了这位四十出头的企业主。据谢鹏介绍,2004年,乘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东风,他买断了石花镇大峪桥食品所原有的肉联加工厂,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改造,才有了现在的公司。目前公司主要经营收购、加工、销售猪肉及其制品。经过近十年的打拼,现在公司业务遍布上海、北京、湖北、四川、河北、新疆等地。

      “我跑过运输,做过小生意,也当过7年‘二道贩子’,那时候走家串户收粮食,卖到四川、贵州。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有了点原始积累。当时我想,长期东奔西跑总不是个办法。于是,利用仅有的积蓄慢慢地把肉联厂从死盘活,才有了这个冻肉加工厂。”谢鹏告诉本报记者,办厂至今,他都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要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从不懂行的门外汉到企业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的企业主,一路走来,个中艰辛,谢鹏体会深刻。“开始的几年特别艰苦。刚接触这一行,到哪儿收购原材料,怎么样发展固定的客户,在哪儿设立固定的销售点我都不清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2006年我独自一人到上海的一些工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包装、整合、加工工艺,慢慢掌握技术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产品上。当时去上海也是为了在那边设立销售点,让自家的产品‘走出去’。”

      “起初一头猪在我眼里就是肉,但慢慢了解了才知道猪全身不同部位一共可以制成四五十个品种的食品。”从门外汉到专业人士,在他看来,坚持学习才能精通。

      岁末年初,本以为在春节销售旺季,冻肉的销量会很“红火”,可没想到谢鹏的冻肉加工厂储备的4000多吨冻肉仅售出1000多吨。“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都不曾遇到的情况。”谢鹏感到摸不着头脑。

      “去年腊月生猪价格下降到5、6块一斤,说跌就跌了,这行业的形势怎么看得清?”谢鹏感叹道,“以往每年春节期间是冻肉销售量最大的时候,但是2013年春节期间还有2000多吨没销。不仅冻肉价格下降了,连活猪价格也是历年旺季最低的。我们做这行这么多年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谢鹏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去年年底全国冻肉销售量普遍有所下降。

      谢鹏认为这种反常的现象或许是以下三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去年中央为了平抑物价,保证市场稳定,发放了储备肉;二是去年各地重新整顿、关闭了一批质量不过关、加工不规范的以猪肉为主要原材料的小型食品加工厂;第三是生猪出栏量增大了。

      “现在就看今年春天能不能把存货销售出去。即便存货没有销售完,我们还得继续生产,否则就肯定亏了。下一步,等待猪肉价格上涨,差价拉大,也许还有赚钱的机会。过了春节该出栏的猪都出栏了,所以猪肉价格多少会上涨。”谢鹏分析道。

      “小微企业想要生存甚至壮大非常不易。好在国家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很多,从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都有一定的支持。另外,银行对农副产品设置的融资门槛也比较低。”

      在新的一年里,谢鹏打算增加投资,开办新厂,由每年屠宰加工5万头增加到20万头。目标非常远大,但过程充满挑战。谢鹏告诉记者,接下来的挑战主要存在于融资和技术创新方面。另外,由于出现了去年年底的滞销情况,谢鹏认为今年第一季度冻肉价格走势难以判断,市场形势也不清晰。除此之外,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外地,竞争相对激烈,因此如何扩大外省业务量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方面。“这一行风险不小,价格起起伏伏,销售量也很难预测。所以说干我们这一行,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

      “中央的政策都很好,但落实下来以后还会有些不顺畅,仍然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基层各部门关系网过于复杂、办事效率低下。所以,希望地方政府部门能够积极落实中央的政策,该办的手续尽量办,不给小微企业设卡。这应该是所有小微企业主的心声。”谢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