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400万巴中人的“幸福标签”

24.12.2015  11:05

 

    01

  党之道利在群众,政之道惠在民生。

  巴中的发展前后相续,无缝衔接。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节点上,一个“全面小康”和“同步小康”的“巴中故事”,在不间断“进行时”的时间表上,愈发清晰而生动。

  有这样一个细节让人难以忘怀。就在十多天前的12月7日,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会以视频方式开到了每一个村,市委书记与村支部书记面对面,主题只有一个: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其实,这样的细节每天都在发生。早在2011年6月27日,全市召开县(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时,市委书记李刚在会上就谆谆告诫换届后的新晋领导班子成员——

  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提高认识,清晰认识到换届工作后形成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对实施巴中“十二五”规划,实现与全省同步小康,承担起巴中在新时期的新任务,让巴中人民走出贫困、进入繁荣、奔向小康、拥抱文明的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性。

  五年前,“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已经烙在了每一个领导干部心上。

  02

  五年间,本届市委已经召开了10次全委会,即将召开第11次全委会,作为巴中市最为重要、最具号召力的“一号会议”,“”的都是巴中当下和未来“最大”的事,可每一次全委会的主题,都与“小康”捆得紧紧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每一个决策者内心都通晓,“全面小康”“同步小康”是一件“开万世之太平”的大事,可谓丰功伟绩。每一届党委政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清楚,必须在属于自己接力棒的那一段,跑出最为精彩的成绩,方不愧400万巴中人民。

  03

  这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发展,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发展,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

  全面小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其中包括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硬任务,也有软指标。一个又一个繁琐的硬任务好完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软指标却难以量化和兑现。

  这意味着,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让每一位百姓发自内心深处,体验共享发展的成果。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站在“十二五”的终点瞩望未来,群众期待水涨船高,对公平的更高诉求、对环境的更高追求、对生活的更高企求,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期待,不仅考验“纷繁世事多元应”的运筹智慧,更检验“击鼓催征稳驭舟”的执政能力。

  04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萦绕了数千年的梦想。可以说对民众而言,中国梦就是小康梦。

  巴中人民的小康路径上,民生是万万不可偏废的“指南针”。
  数据是最好的回答,“十二五”期间,民生指标全线飘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都在两位数,跑过GDP增速;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完成减贫40万人以上任务……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更多人的“幸福感”正由期盼慢慢成为现实。

  05

  梦想就是力量的源泉。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再到即将迎来的“决胜阶段”。当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必定能迸发出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每一个理念都是对现有问题的回应,每一个目标都饱含巴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最深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写在最显眼的位置。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以五年规划的制定为契机,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让更多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未来的小康路上,巴中人民就会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06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实现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就是第一个“百年渡口”。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所做出的战略擘画和顶层设计,必将把“巴中号”巨舰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