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小学生集体社会实践遇尴尬 摆地摊遭保安城管两头“追”

23.07.2015  10:03

   孩子心声

  爸妈挣钱不易

  10天只挣了1元钱,却坚持不要零花钱

  7月20日下午,12岁的小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10天来,他一共卖了两个“奥特曼”,每个一元钱,进价0.5元,一共赚了1元钱。

  “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摆摊时我就和他们说好了,赚钱了就是我的零花钱,现在虽然只赚了一元钱,但这10天我没向爸爸妈妈要过零花钱,没钱我就不用。”小宋说。他的说法也得到了他妈妈的证实。

  生意好的小方也早已和父母达成协议,父母出本钱,自己前去购买玩具并销售,利润和父母平分。10余天下来,他已经赚了100多元,“这些钱我都存下来了,等着以后要用时再用。

  从7月初放暑假开始,绵阳长虹世纪城小区的人行道外,每晚6时许至9时许,都会有10个左右的小学生摆地摊销售一些小玩具,当起了小老板。其实,这是他们的暑假作业之一——社会实践。孩子们坦言:这个作业,锻炼了他们的勇气,也体验了父母挣钱的辛苦。

  然而,在孩子完成这道特殊作业的同时,也遭遇了现实的尴尬——因为占用了人行道,影响了市容市貌,遭遇到城管的介入。针对孩子们的特殊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完成暑假作业,又不影响市容市貌,目前,绵阳城管正在积极同学校和市场联系,帮助孩子们进入正规地点摆摊。

   这是一道孩子们给城管出的“”题

  虽然是暑假实践作业,但乱摆摊给城管管理带来了麻烦。

  劝说离开显得不近人情;不劝说,执法不严,影响市容市貌。

   怎么办?

  这是绵阳城管的“解答

  积极同学校和市场联系,让孩子们进入正规地点摆摊,帮助孩子们安全完成暑假作业

   集体练摊

  孩子们不为赚钱

  而是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7月20日晚6时30分许,绵阳长虹世纪城小区外,行人们被一个卖玩具的小地摊所吸引。地摊上摆的是“奥特曼”、“魔方”、“电动鱼”等小玩具,12岁男孩小宋是这个摊位的老板。他安静地坐在一个小凳子上,等着顾客上门。

  在小宋摊位旁边,还有一名瘦瘦的小朋友,他摊位上的玩具大多都是会动的小动物,他卖力地吆喝,吸引了许多带小孩的大人。他还和大人讨价还价,一个喊价10元的电动小鸡,最终以8元钱成交。这个小朋友姓方,今年9岁,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也是这片场地的“开发者”,在他的带领下,练摊的小朋友变成了现在的十余个。偶尔,有路人会问上几句,“小朋友是为了挣零花钱来摆摊吗?

  其实,孩子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我们其中一个作业是要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去体验社会。活动内容和形式没有限制,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小宋说,放假后一天晚上,他看到小区外有个小朋友在摆地摊卖玩具,于是也想跟着体验实践一下。小月的摊位是最好的,父母让她把玩具铺在地毯上销售。由于年龄小,父母就在几十米外偷偷观察她。

   学校说法

  社会实践是暑假作业

  让孩子们在课本外体验生活

  小宋等10余名小朋友,就读于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校长雷震介绍,社会实践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一项暑假作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没有限制,各年级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

  “根据年级大小,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参加少年军校、夏令营、体验父母的职业等等,让孩子们体验书本之外的东西,包括锻炼他们的勇气,体验父母挣钱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雷震说,同时,待开学后,学生们将自己的体验带进课堂,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在小宋的妈妈宋女士看来,这样的实践活动,她非常支持。班主任曾告诉她,在小宋的班上,很多学生不知道节约,常常放学后,老师都能在垃圾桶旁拾捡到很多还可以用的铅笔。

  “我让孩子来摆地摊卖小玩具,挣的钱当他的零花钱,但本钱必须还,这样一来,不管他挣多挣少,至少可以知道挣钱不易。同时,也可以锻炼他的勇气,改变他腼腆的性格。”宋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