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袖珍小学天宝村小撤销 24名师生分流到3所小学

17.09.2014  09:02

 
严得奎的到来,让天宫小学变成了“夫妻小学

 
旧学校天宝村小,一个班最少只有4个娃(资料图)

 
新学校天宫小学

 

原标题: 别了!袖珍村小

窗台上的青苔已经长出来了吧,校门口应该杂草丛生了,不知道土黑板上的粉笔字还能否看清?90后年轻老师潘阅念叨着在天宝村小的点点滴滴,每学期开学前,他们6位老师会提前到校,除杂草、扫教师、整理宿舍、迎接仅有10来个孩子……可是,这一切从今年9月1日开始,已经成为过去。

从本学期开始,内江市隆昌县决定撤销天宝村小扩建天宫村小,将原属天宝村小的部分学生分流到界市镇中心校、天华小学、天宫小学。新的校舍、新的环境,18个娃各自在3所学校里找到了归宿,而对于原天宝村小的教师们来说,总有一种说不出离愁别绪萦绕在心中,尤其是天宝村小负责人程诚。

感伤

师生最后相聚 离别前的叮嘱让泪水决堤

窗台上的青苔已经长出来了吧,校门口应该杂草丛生了……昨日,24岁的天宝村小老师潘阅忆起在学校1年半的点点滴滴,她说,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手语舞,10多个孩子集体用手比划着感恩的心,样子十分可爱。仅有24名师生的“袖珍村小”天宝村小撤销后,5位老师去了天华完小,唯有潘阅留在天宫小学。

住在内江市东兴区蟠龙冲的潘阅说,每个周末回家时途经通往天宝村小的石板小道,她都会望望。时间久了,包车的师傅每每路过这里,都会放慢车速开她玩笑。

今年7月3日,这是天宝村小师生最后聚在一起的日子。这天,潘阅叮嘱她所教的5年级的孩子,“下学期你们不要到这里来了,在新的学校要好好学习,要听新老师的话……”潘阅没有哭,因为台下坐着的孩子十分欣喜,眼中充满的是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希望。

在天宝村小的老师们的一次联谊会聚餐上,潘阅哭了,其他几位老师也都哭了。除了程诚之外,其余5位老师全部是女老师,在相处的1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吃、住、工作都在一起,情同姐妹,离开前的叮嘱让她们泪水决堤。

6位老师18个娃 “袖珍村小”走到命运终点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如此形容隆昌县界市镇天宝村小,一点也不夸张,这所“隐藏”在青山之中的村小地处当地一个山顶上,紧邻一口池塘,学生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户,能够看到外面的“山山水水”,当然,遇到刮风下雨,“风风雨雨”也能够钻进来。

学校之所以在山上,是因为校舍由当地的一座寺庙改建而来,60多年前就已存在,发展至今,学校经历了兴衰更替,浮浮沉沉,学生人数最辉煌时有300多人,是村里娃练就一身本领的“训练场”。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去往条件更优越的学校就读,留下的大部分是贫穷的留守儿童,学校生源“跌入谷底”,仅有4个年级和1个学前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后,6个孩子毕业,仅剩18个学生还留在天宝村小,天宝村小的命运走到历史转折点。

不舍

坚守14年,村小在自己手里“消失”,他说:“不舍是肯定的,但对娃娃是好事

作为天宝村小的负责人,已过不惑之年的程诚资历最老,在那里工作的老师,最长的不超过3年,而程诚已在天宝村小坚守了14年。

对于天宝村小的“消失”,程诚是从今年4月份就已经预知到,他不断在心里安慰自己,可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袖珍村小要在自己手中消失了。“有时想到,还是空落落的。”昨日,已在天华小学任职的程诚直言自己的心情,他相信离开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

程诚与天宝村小的结缘源于他的父亲。1998年8月,程诚从部队退伍回到隆昌县界市镇老家,在天华乡的另外一所村小,天宫村小当老师,当时,他的父亲程尊元在天宝村小当负责人,直到2000年,60岁的父亲光荣退休,把接力棒交给了25岁的程诚。

父亲在村小干了一辈子,他将责任交给我了我,我就要干好。”这是今年1月10日,记者到天宝村小采访时程诚说过的话。再次提到,程诚的感受无法言语。

程诚说,暑假里自己曾一人跑到已经荒废的天宝村小里坐了一天,里面的东西全部搬完了,只剩自己亲手栽种、养大的树木,旧讲台、土黑板、瓦房校舍……这些也都还在。里面杂草丛生,他心里不是滋味。“不舍是肯定的,但对于上学的娃娃些绝对是件好事,不能因为我的不舍而去反对。

欣喜

投入100多万 留守娃有了新学校

离别有不舍是肯定,但是这样一来,娃娃和老师都有了好的环境。”昨日,界市镇中心校校长肖前华说,天宫村小曾是一所比天宝村小“稍好点”的袖珍村小。从今年4月开始,隆昌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村社农户实地调研论证、征得家长同意后,决定撤销天宝村小扩建天宫村小,取名天宫小学。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本期开校,一所投入100余万、新增占地一亩多的崭新的天宫小学出现在乡亲们的眼前。

昨日中午,记者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新增的图书室,老师的宿舍也有了电视机,活动操场上还有乒乓球桌、篮球架。三年级学生龚雄、吴清友两个小同学很喜欢现在这个崭新的学校,“又宽又漂亮,可以在里头跑步、打乒乓、做游戏了。

肖前华说,扩建后的天宫小学硬件设施更完善,现在有7个班、9位老师,60来个学生。“新学期开始,这些娃娃看到新学校变漂亮了,都十分高兴。

青海丈夫到村小 “夫妻小学”接棒“袖珍村小

新学期伊始,除了从天宝村小来的潘阅是新老师外,天宫小学终于来了位男老师。这位男老师叫严得奎,从青海玉树远道而来,是学校负责人曾妹的丈夫。

他们的缘分始于千里之外的青海师范大学,并上演了师妹恋上师哥的校园恋情。2008年,严得奎毕业后在青海玉树工作,次年8月,曾妹却考回了隆昌老家当老师,在天宫村小任教,条件十分艰苦。

2011年,他们结婚了,曾妹会在寒暑假抽空去青海,严得奎一有时间,也会到隆昌界市镇和曾妹在一起。今年9月,严得奎调到了隆昌县工作,并毅然决然选择到天宫小学支教,和妻子曾妹共同驻守这所乡村小学。

我已经习惯了,我以前经常来!”严得奎说着一口普通话,虽然才来工作不久,但很快熟悉了周边环境,1岁多的儿子留在县城由丈母娘照顾。他告诉记者,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比青海玉树更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不后悔,无论条件多艰苦,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是家。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