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初中跨校“走课” 街舞教师首秀大受欢迎/图

22.09.2014  09:34

 探索“师资无校际模式”,成都金牛区小学骨干教师走进中学

成都金牛区一位体育舞蹈领域的骨干教师跨校为学生上课。

  《成都18学校骨干教师跨校走课21学科交叉轮课》后续

    日前,华西都市报报道了成都18所学校骨干教师跨校走课一事,全国首创的区域内音体美及信息技术教师走课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家长与老师都为这次创新点赞。除了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化、优质教师的全面覆盖,读者们还有诸多疑问:教师不熟悉学生,怎么进一步沟通;老师们走课还有何特殊意义;每月交流一次,效果怎么考核……

    9月19日,金牛区第一次“跨校大走课”在成都二十中花照校区举行。在成都市经常斩获奖项的教师黎艺媛与罗希文老师,作为体育舞蹈领域的骨干,开始了他们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尝试:从小学走到初中,跨校走课。

    首堂走课街舞教师大受欢迎

    周五下午第一节,二十中花照校区初二(1)班的学生本来是上音乐课。但为他们上课的老师是来自锦西实验小学新桥校区的黎艺媛与罗希文,他们两位是体育老师。

    第一次与新老师见面,学生与老师没有太多交流,孩子们没有在操场上打闹,还有点拘束。上课铃拉响,两位老师一前一后为学生们示范怎么跳分步骤的排舞,转头、伸手、跳跃……融入的街舞元素一下子调集了大家的兴趣。60分钟课程,师生们都是汗流浃背。下课时,同学们还拉着老师交流动作,“你们下次来是什么时候啊?

    孩子们对老师的期盼,就说明了首次走课基本达到效果。授课老师黎艺媛评价这次创新:“第一,因为教初中生,我们的教案做加入了更有难度的动作,从现实效果来看,说明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提升了自我的教学技能。第二,起初担心与学生不认识,但我们用真正的舞姿‘征服’了学生,说明要为学生真正带去‘干货’。

    其实,黎罗二人在金牛区被大家称为“体育舞蹈”的获奖专业户,他们在去年全成都市的比赛中,指导本校学生至少拿回15个团体奖项。因此,走课的目的也就是让更多的骨干名师走进兄弟学校,学校以此吸纳优势,弥补短板。

    学生受益激发不同专长潜能

    第一堂走课,金牛区音体美与信息教研组组长都参与了观摩。让大家最满意的,是现场形成了教师授课与学习的“梯队”:黎艺媛已有8年体育舞蹈教龄;罗希文去年刚好入职,但体育舞蹈是他的专长;课堂上不仅学生在学,二十中花照的两位音乐老师也在学,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录像。当走课老师离校后,他们可以继续授课以便课程“生根”。“相当于是构建了体育舞蹈的‘老、中、青’三代交流的平台。

    下周五,美术学科才开始走课。但行知学区的7名老师已经把教案全部交由美术教研组审核。教研组长周萍老师介绍,美术组全区有120名左右的教师,相对于音乐,美术教师的专项特长更明显:擅长手工的,不一定摄影行,擅长油画的不一定版画行。因此,一所学校可能特长明显,但又有其他的小孩可能在老师并不擅长的领域有潜能。

    “我们目前试点的办法,是7位老师分别在7个领域有特长,他们就在这个学期每个学校都至少要去走一次课。”与音乐、体育不同,不是一个教师在兄弟学校走课一学期,美术是老师到各所学校分享优势。因为教学时间较短,大循环是否能真正让学生受益?老师们表示,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只有加强课后交流,如此“动起来”总比此前的静止固守优势要好。

    教学目标期末能出精彩表演

    作为全国的首个试点区域,金牛区希望能在此次走课教育改革中,做出新的示范探索。为了更多元化的、从多个层面来剖析此次走课的过程与效果。试点的两个学区的走课形式是不一样的:茶店子学区都是小学,骨干教授走课是“平面”的;而行知学区有幼儿园、小学与初中,走课形式是“立体”的。

    金牛区人事科领导告诉记者,小学教师走进初中了解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回到小学后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初中教师深入小学、幼儿园,也可以把中学精神带到育人起点。同时,音乐、体育、美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走课,也让大家称赞“这才是真正的音体美不分家呀!

    对于新尝试,专家们很关心如何对“走课”进行结论评估。音乐教研组组长吴蓉老师说,目前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期末学川剧的兄弟学校能够拿出一段精彩表演,学奥尔夫音乐的学校教师也能有较为成熟的展示课,“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课上、课下多交流学习了,这亦是对教师能力提升的集中性考验。”(雷强 记者肖笛 摄影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