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街斑马线 咋没有红绿灯?

28.05.2014  10:13



小南街的一路口没有红绿灯,市民过街“组队”断车流。 吕甲摄

  

        市民郭女士来信称,附近居民过街都是“组队”穿过车流

        每天出门必经之路,有个斑马线保驾护航自然让人心安,可在成都市小南街附近小区居住的郭女士,斑马线也无法让她心安。因为小南街路口虽然有斑马线,却没有设红绿灯,车流不会规律地暂停,人流只能见缝插针,或者汇聚成洪流截断车流。

        人流PK车流人多了才能截流

        5月26、2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分别在晚高峰和早高峰两段时间来到小南街。这是紧挨着人民公园西侧的一条主干道,连通了大石东路与蜀都大道,也串联了横小南街、方池街、蜀华街、包家巷、君平街、文庙西街,这6条长短不一的小巷。

        近900米长的小南街上,除了两头的路口外,就只有君平街路口的一个天桥,再加上郭女士提到的两个斑马线可以过街。高峰时期,行人们从斑马线过街时,先是张望,等候,有人瞅准车辆稀疏时冲进车流后,其他人再跟进。这时车辆也会自动停下避让行人,也有车辆在斑马线处掉头,为行人们截断车流提供了便利。

        5月26日下午5点过,记者在方池街街口的斑马线处,掐着秒表数了一下,五分钟时间里,或推车或走路,经过斑马线往来的行人有95位。他们要么凑齐10个左右“逼停”车辆过街,等到前后路口的红绿灯让车辆减少,但是从西往东过街,等待的间隙为2分50多秒,但愿意等待的人并不多。

        老人腿脚不便宁绕远路不上天桥

        卢奶奶家住蜀华街,她每天都要去小南街对面的汪家拐菜市场买菜。从原本走过小南街上的立交桥直走就可以去市场。可是她并不是每次都走近路,绕到方池街路口过斑马线。这样迂回的选择是因为“我每天买的菜那么多,一个西瓜都几斤,提起又重,恼火得很。提那么重,还得爬过街天桥那个坡,更恼火!

        卢奶奶回忆,和她住一个小区的唐婆婆,每天早上都要去人民公园喝茶,去年在冲过斑马线时,腿被电瓶车撞伤了,在医院里住了几个月。

        王大爷在方池街街口摆了个报摊,在方池街里面住了20多年的他说:“你看嘛,有些车子开得飞快,还有的在转弯,交通状况很复杂!经常看到电瓶车撞到人,特别是老年人。

        除了行人以外,这里的交通护栏也很受伤,就在记者采访的间隙,就有在斑马线掉头的车辆撞歪了护栏。□居民声音

        “那个斑马线,我一个人不敢走

        “斑马线都修了好多年了,小南街与大石东路修通的时候就有了,怎么也有10多年了。”熊女士回忆,过街天桥大概是4年多以前修起来的,但是对比起爬桥,确实更多人愿意走斑马线。

        熊女士说:“走那个斑马线还是要胆子大,我一个人都不敢走,要等到人多的时候跟着走”。她认为的解决之道,是能够在天桥上改造一个行人电梯,这样腿脚不好的老人能够省力过街,自然会选择人行天桥。

        住在方池街的75岁的龚大爷认为,路口应该装个红绿灯,“等前面的红绿灯好慢!没得的话,老年人做啥子都不方便。”在这里做了1个多月的清洁工大姐说,这里总是车辆喇叭声不绝于耳,两个路口距离天桥的距离都没有超过200米,要解决这个问题,估计修个天桥太密集了,还是要弄个红绿灯。

        每天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的吕萍赞成加装红绿灯,因为自己每天骑车接送孙子,推车不好上桥,更愿意走斑马线绕行。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实习生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