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开放四个误读 规划局及专家:围墙全拆?不会
成都二仙桥蜀龙路5期被机车厂隔断。
宜宾“莱茵河畔”业主:小区开放后,购物休闲更方便。
公摊面积30%的哭晕在小区,花了钱现在说上交就上交?
小区开放了,大家以后都能去隔壁小区摆烧烤摊了吗?我家小区里那点路,拿出来“塞牙缝”都嫌窄吧?真能缓解交通拥堵吗?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意见,称为节约利用土地空间,将“推动街区化,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23日,本报关于开放小区的报道见报后,收到读者的诸多反馈和疑问。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专访成都规划局政策制定者、专业律师和实地走访,对四大误读进行释疑,来看一看你关心的话题吧。
误读
1
所有小区的围墙都得拆?
小街区现有围墙,尚未考虑拆除
“成都现行的9个‘小街区’示范片区,目前并没有考虑过要拆除已有的围墙。”成都市规划局详规处副处长刘鹏表示,中央的《意见》提出的是“逐步打开”。也就是哪些建筑先打开,围墙如何打开,打开后如何运行等系列问题,都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断崖式”的展开。
比如也许会有试点城市,也许会先在商业、特殊形态的建筑上落实开敞等。在这个过程中,住建部、省住建厅等国家和省上层面,都会有相应的细则指导。成都将结合这些细则和实际,再作研究。而在目前阶段,还谈不上要拆围墙。
那么,成都的“小街区”试点,什么时候能看到成效呢?刘鹏介绍,9个示范片区的规划已经制作出来了,成都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示范片区的建设。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吴志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央文件提到的“封闭住宅小区”并非指所有的城市社区,而是指绵延数千米甚至面积超过几平方公里的“超级单位大院”和“超大小区”或者“超大楼盘”,关键是它们的超大封闭尺度影响了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结构体系,造成主干线打断,形成大量丁字路。通过发展都市中心地段街区制,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