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区安防问题成心结 3成居民对物管不满意

21.10.2014  12:11

10月15日,崔家店路原灯泡厂宿舍经过院落改造后建成了门卫室聘请专人监控进出人员状况。

10月15日,成都建设路一小区的保安在进行每天的擒拿术练习。

  华西都市报记者熊浩然肖茹丹

  摄影吴小川实习生伍迪

  小区,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群居生活最基本的居住单位。小区安防,对所有人来说其意义都在于“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所有人在选择居住小区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小区安防如何,直接关系到了居民们最切身的利益。小区安防成了大家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在本报“社区生态大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人防、物防、技防”等传统因素的制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和城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交流日益频繁,流动人口的管理也成为影响小区安全的新因素。今年10月1日,《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办法》正式施行,针对流动人口的房屋租赁和聘用信息的管理更加严格。

  那么,我们的小区安防究竟是怎样的状态,还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呢?

   /问卷数据分析/

  根据本报的调查结果,在347份问卷中,有112份问卷的受访者表示对所在小区物管公司的安防落实情况不满意,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近8成受访者都曾听闻或知晓所在小区曾发生财物失窃,其中近2成有在小区内失窃的亲身经历。

  实际上,小区作为目前绝大多数城市人口最基本的群居生活单位,如何保障小区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摆在物管和社区面前的难题。

  另外,记者走访了主城区的15个新老小区发现,除了相对少数的小区治安环境非常良好外,剩下的大部分小区都面临着一些治安困境,想要“天下无贼”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做一个探访

   小区安防哪家强?

   A小区4个门岗一个门卫进出随意无人管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成都市二环路建和路附近有一座修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旧小区,共有4个大门,均设有值班室。10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该小区,围着小区转了一圈,除了大门的值班室里坐着一个值班保安外,其他三个值班室都无人值守。

  在小区道路的尽头,有一个被围墙隔离出来,拥有独立门卫室的院子。“这几栋楼是2000年左右修起来的,因为小区偷儿太多,居民些就集资修了个围墙跟外面隔开。”独立院落内的居民黄大爷说,“后来又集资凑钱请了两个保安巡逻,但是还是时不时电瓶车要被偷,没办法。

  “主要这小区没得门禁,随便哪个都能进,治安环境咋个不糟糕嘛!”住在独立院落外的小区居民杨女士说,她在这里已经住了18年,提起治安问题,她连声叹气,“我的电瓶车前段时间也遭偷了。”B小区一个老人一条狗小偷来了干瞪眼

  我们还在问卷调查中得知,成都城北一小区原系工厂的职工宿舍,后来工厂倒闭,职工宿舍逐渐成了没有门卫、没有物管和没有管理组织的“三无院落”。

  几年前,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牵头下,经过整治,该小区设置了门卫岗亭并成立了居民自治委员会,但整个小区只有门卫李大爷和一条他圈养的狗承担安防任务。

  “每年还是要出几次事。”李大爷坦言,他受雇于小区的居民自治委员会,负责小区整体的安全防范,但除了他之外再无助力,这给他造成了很大压力。

  李大爷说,曾经有一次他在半夜惊醒,发现三个陌生人正在企图盗走居民的电瓶车,他上前呵斥,对方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根本对他“不理不睬”,“鼓捣把车偷起走了,我根本拿到没办法。